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全文(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7-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利用市场化手段和金融创新方式,调节环境能源领域相关权益人的利益,促进全省降低污染排放。

服务外包产业。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外包,做大做强业务流程外包,积极开展知识流程外包。加快培育和开拓在岸外包市场,积极拓展日韩、欧美离岸外包市场。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快培养适用人才,培植壮大一批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外包业务集群,加快建设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区,探索建立服务外包海关特殊监管区。推动济南、青岛建成国内一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支持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特色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形成“双核多点、特色发展”的区域布局。到2015年,全省离岸服务外包额达到35亿美元。 第二节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以提高服务科技含量、规范服务标准和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全面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消费扩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

旅游业。整合区域优势旅游文化资源,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胶东半岛沿海旅游休闲度假连绵带,做强济南泰安曲阜山水圣人旅游区、淄博齐文化旅游区和以潍坊为中心的民俗文化、“中国龙城”旅游区,加快发展沿运河、沿黄旅游带和以沂蒙为核心的红色旅游区。实施“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创建工程,强化旅游品牌营销推介,加快发展旅游中心城市和大型休闲度假酒店集群,建设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荣成好运角旅游区等一批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重点项目。大力拓展旅游新兴业态,着力开发文化修学、宗教文化、温泉度假、邮轮游艇、自驾车营地、低碳旅游、生态养生、特色运动、葡萄酒旅游等高端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组建一批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旅游企业集团,旅游开发与文化提升相促进,产业增效与传承文明相结合,打造全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高地。

批零住宿餐饮业。推进商业结构和业态调整,形成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辐射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品牌,发展一批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大型连锁龙头企业。积极运用计算机、无线射频、条形码、商业智能等现代技术,提高

流通业信息化、集约化程度,提升城市商业服务功能,创新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推行住宿餐饮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促进连锁化、网络化、集团化发展。扶持“老字号”发展,推进鲁菜传承创新,培育提升品牌,支持发展中式快餐连锁业,促进家庭餐饮服务社会化。

房地产业。加快完善市场机制和政府保障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努力增加有效供给,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科学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商业地产开发。支持房地产开发和建筑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提高房地产规划设计与施工建设水平,强化建设质量、内在品质和安全保障。加快房地产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与调控,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城市土地市场配置机制和科学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社区及家庭服务业。以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以专业化企业为主体,以满足居民服务消费需求为目标,加强智能呼叫中心系统、社区管理安保系统、实体服务系统建设,支持便民利民社区服务设施和各类网点建设,建立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平台。实行政策扶持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加快培育家庭服务市场,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社区照料、病患陪护等基本服务,鼓励发展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母婴护理、家庭用品配送等特色服务。 第三节 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

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挥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主体作用,建立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专业化农业担保公司和农业发展基金为主要形式的投融资新机制。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加快设立县域分支机构,加快农村商业银行试点步伐,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县联社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多渠道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引进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发展农业产学研联盟,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建良种繁育体系,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试点省建设。积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加强农村科普培训,大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水平。建立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启动农村防雷示范工程。

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支持大型涉农企业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支持供销社、商贸、邮政、农资生产等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服务,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大型龙头企业、大型连锁超市、工厂、学校等对接。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和“农超对接”等系列惠民工程,推进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下乡和农产品进城。

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结合农村社区和新农村建设,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发展餐饮、休闲娱乐、幼儿园、喜庆、殡仪、心理咨询等服务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专栏9: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

新建和扩建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服务业重点项目733个,计划总投资17880亿元。其中: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信息、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278个,计划总投资6844亿元;批零餐饮、旅游、房地产、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项目403个,计划总投资9913亿元;其它公共服务业项目52个,计划总投资1123亿元。

第十章 海洋经济

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主线,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全面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构筑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力争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全力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紧紧抓住山东列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的重要战略机遇,围绕科学开发海洋资源、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

系、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国家海洋科教人才中心、提升开放型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拓展发展空间、创新发展政策和体制机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探索模式、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积极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充分发挥海洋科技教育资源优势,加强海洋基础科学研究和海洋核心技术产品研发,依托海洋优势产业、各类经济园区和重点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形成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海洋高技术产业集群,增强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到2015年,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化工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海洋工程建筑、海洋新能源和海水淡化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积极发展近海和远洋运输,加快推进水陆联运、河海联运,构建现代综合海洋运输体系。整合港航资源,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依托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和开放口岸,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和大宗商品集散地,支持集海运、陆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运输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以海带陆、内外互动的现代物流发展格局。积极推进海洋文化、体育和海洋旅游相融合,建设海洋特色文化产业园,开发海洋旅游精品路线和高端旅游产品,形成海滨、海滩、海岛、近海、远海等多层次、立体式海洋旅游体系,打造全国最大的休闲度假半岛、国际知名的海滨旅游胜地。推进发展海洋信息服务、海洋监测与管理、大洋勘探与开发等新兴海洋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推进实施渔业资源修复、渔塘标准化生态整理、海外渔业基地等“双十”工程,重点发展水产养殖、渔业增殖、远洋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和休闲渔业,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优良种质研发中心、生态化养殖示范区、渔业对外贸易区和海洋生物资源种质库。 专栏10:海洋高技术产业

海洋生物产业,重点发展海洋药物、海洋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海洋生物新材料、海水养殖优质种苗等系列产品。

海洋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造修船、游艇和邮轮制造、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临港机械装备、海洋电力装备、海水淡化装备、环保设备等产业,建设国家海洋设备检测中心。

海洋能源矿产业,加强海洋能发电技术研究,建设海洋能源利用示范项目。规划建设国家重要的海洋油气、矿产开发和加工基地。

海洋工程建筑业,推进实施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港口深入航道、防波堤、跨海隧道、海底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等重大海洋工程。

第四篇 基础设施和支撑保障

突出薄弱环节,着力优化结构,提升能源、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网络化、现代化水平,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体系。

第十一章 能源建设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以调整能源布局结构和供给结构为主线,以节能减排和提高效率为重点,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智能化水平,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完善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保障能源安全。到2015年,煤炭产量继续控制在1.5亿吨左右,原油产量持续稳定在2700万吨,电力可用装机容量由目前的6317万千瓦增加到1.12亿千瓦,其中接纳省外来电1600万千瓦以上。

优化发展燃煤火电。推进“上大压小”电源项目建设,加快淘汰落后机组。择优建设重点燃煤火电项目,在济宁、枣庄、菏泽等煤炭丰富地区,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及综合利用电厂;在外煤入鲁的聊城、德州、莱芜、临沂、泰安等地区,建设高效路口电厂;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和海水资源,合理布局大型高效燃煤电厂。支持在大中城市建设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在热负荷集中且稳定的工业园区建设背压型供热机组。到2015年,全省燃煤火电所占比重由目前的92%下降到71%。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全文(5)在线全文阅读。

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全文(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65286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