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世平 王新生 王浦 孙立江 李强 刘忠强 付秀艳 李华琴
【摘要】 目的 了解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病人精浆中性α糖苷酶活性和果糖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215例门诊不育病人根据有无精索静脉曲张分为A、B两组,再根据精索静脉曲张程度将A组分为A1、A2、A3组,以已生育、无精索静脉曲张男性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各组病人精浆中性α糖苷酶活性及果糖含量。结果 对照组、A 组、B组精浆果糖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随着精索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精浆果糖含量逐渐升高, A3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7.214,q=5.18、4.74,P<0.05)。A 组、B组的精浆中性α糖苷酶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8.989,P<0.05);随着精索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中性α糖苷酶的活性逐渐下降,但A1、A2、A3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F=3.41,P>0.05)。结论 人类精浆中中性α糖苷酶活性减低可能是精索静脉曲张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精液;中性α糖苷酶;果糖
精索静脉曲张是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1]。虽然对于精索静脉曲张引起不育的病理生理机制已经有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尚没有定论。精浆是精液的主要组成部分,既是精子运动所必需的介质,又含有维持精子生存所必需的各种成分,能激发精子的活动力,精浆成分的改变将会改变精子的生理功能。本研究检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病人精浆中性α糖苷酶活性及果糖的含量变化,以探讨精索静脉曲张引起不育的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9月~2008年1月,选择青岛大学医学院泌尿男科及生殖科门诊不育病人215例,年龄23.1~39.5岁,平均31.2岁。均因婚后同居2年不育而就诊,性生活正常,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排除外伤及遗传性疾病家族史,且女方经检查排除不孕原因。无精症以及精液完全不液化者从本实验中剔除。根据临床体格检查有无精索静脉曲张分为两组,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组(A组)84例,再按VALSALVA法分度,其中Ⅰ度(A1组)43例,Ⅱ度(A2组)26例,Ⅲ度(A3组)15例;无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组(B组)131例。对照组20例,年龄29.1~42.5岁,平均36.0岁,均已生育至少一个子女或使女方怀孕,体检未发现精索静脉曲张。
1.2 精液采集及处理
所有受检者禁欲3~7 d,采用手淫法采集精液于消毒量杯中,置37 ℃、含体积分数0.05的CO2培养箱中充分液化后,2 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液体置于-20 ℃冰箱中保存待检。
1.3 果糖及中性α糖苷酶测定方法
精浆果糖含量测定采用间苯二酚法[2]。中性α糖苷酶测定采用α糖苷酶检测试剂盒,操作按说明书步骤进行。果糖正常参考值为0.87~3.95 g/L,中性α糖苷酶正常参考值为35.1~87.7 kU/L。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用PPMS 1.5[3]统计软件处理,结果采用±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对照组、A 组、B组精浆果糖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随着精索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精浆果糖含量逐渐升高, A3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F=7.214,q=5.18、4.74,P<0.05)。A 组、B组的精浆中性α糖苷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8.989,P<0.05);随着精索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中性α糖苷酶的活性逐渐下降,但A1、A2、A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病人精浆中性α糖苷酶及果糖水平检测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