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全市农业工作的具体目标是:实现农业产值种植业170 元;粮食总产量20 亿斤以上,油料总产量2.5 亿斤以上,水产品总产量1.2 亿斤;新建特色产业基地8 万亩,改造中低产园20万亩;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 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 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品牌10 个,农产品加工产值440 亿元。保证主要农产品的稳定有效安全供给和质量安全。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提升科学谋划农业发展的水平。 围绕 “61 ”特色农业强市计划,摸清产业发展现状,找准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明确基地布局、龙头培育、品牌打造、园区建设等重点工作,研究提出具体的工作措施和支持政策。进一步论证编制《十堰市“十三五”现代农业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分产业、分专业制定规划或实施方案,明确规划实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对规划目标分年度实施,力争“611 ”特色农业发展计划良好开局。
(二)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的水平。 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全面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千亿元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出台扶持政策,完善目标考核,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引导和支持有实力、有条件、有积极性的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积极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帮助建立园区企业融资平台,协调解决园区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整合科研资源,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增强产业科技含量。鼓励科技人员到园区领办、合办、服务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设立人才奖励机制,吸引科技人才参与园建设,努力解决园区企业人才紧缺问题。
(三)进一步提升三产融合发展的水平。 着力开展标准园创建活动和园艺作物“ 三品” 提升(提升品种改良、提升品质改进和提升品牌创建)行动,不断提高基地素质,评选一批市级标准园。加快发展农业服务业,创新流通方式,完善流通网络。充分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推进农文旅融合。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休闲农业开发,提升休闲农业质量,使之在带动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效益、美化乡村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加大国家级“ 一村一品” 和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力度。着力引导农业走出去,进一步开拓食用菌、茶叶、柑桔等农产品国际市场,力争由产品走出去向企业走出去、产业走出去发展。做响品牌文化,提升品牌价值,举办武当道茶博览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全省重点农业展会。
(四)进一步提升科技兴农的水平。 建立健全“ 一个主导产业、一名首席专家、一个示范基地、一套技术模式、一个服务团队” 的“ 五个一” 产业服务机制。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养一批农业实用人才,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000 人次。开展第三批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及领军人才评选工作。深入推进高产创建,加强绿色高效化技术推广运用及科技攻关,进一步加大种子新品种引进与实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深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补助项目,带动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提升。围绕农业科技研发团队,依托重点科技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等科技创新资源,联合十堰农业科研单位及企业共建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推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在十堰转化。推进丹江口库区(十堰)生态农业研究院建设,充分发挥汉江生态经济带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科技支撑作用。
(五)进一步提升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加强涉农部门协作,促进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资源整合,围绕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加强农业信息统计工作,围绕成本调查,生产预测、市场监测、价格预警等重点环节,努力实现农业统计和市场监测预警工作提档升级。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力争建成市级公共平台。提高12316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水平,完善专家队伍和信息员队伍,进一步办好《十堰农业信息网》、《十堰惠农手机报》,推进农业信息服务进村入户。
(六)进一步提升农业环境综合治理的水平。 按照“ 一控两减三基本” 的原则要求,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充分发挥市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作用。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积极推进“一大项目全覆盖,两项替代办示范,三改技术抓推广”,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绿肥种植和有机肥应用替代化肥办示范,全面推广化肥撒施改深施、低浓度肥料改高浓度肥料、速效性肥料改缓释肥料等三项技术改革。农药零增长行动要全面禁用高毒农药,开展绿色防控技术攻关与示范,扩大综合防治、统一防治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推广示范以沼气为纽带,种― 养― 沼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秸秆肥料化、燃料(能源)化、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技术,开发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利用模式,推进地膜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办好农业面污治理示范点。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坚持发展农村能源,新增清洁能源入户工程10000 户,新建户用沼气2500 户,新建小沼工程100 处,新建大型沼气工程3处,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000 台,推广生物质炉3000 台。
(七)进一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水平。 积极开展省级示范社、示范农场创建,做好市级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示范专业大户评选活动。完成100 个重点村审计任务。新增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100 家以上、家庭农场100 家以上,培育专业大户1000 家以上。在规范和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运行机制和活力上下功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八)进一步提升产业精准脱贫工作的水平。 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精准脱贫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切实抓好以农业特色产业脱贫为造血功能的精准脱贫工作。一是会同发改、扶贫、财政、旅游等部门,做好农业产业脱贫规划。选好产业脱贫项目、建好产业扶贫基地,着力目标精准到位,夯实产业精准脱贫的基础。二是积极探索产业精准脱贫工作机制。积极引导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产业精准脱贫。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帮带、农民参与、农企利益共享的产业精准脱贫工作机制。三是抓好部门驻村帮扶工作。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基地建设的力度,加强村两委班子自身能力建设,培育文明乡风,提高村民幸福指数。
(九)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和对口协作的水平。 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产业招商的牵头职能,着眼招大商,力争在500 强企业的引进中有所突破。做好已签订协议的跟踪服务工作;实施好特色农业产业创新团队培育、特色产品进京项目;推进进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农业面源防控综合治理、沿丹江口库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区建设等项目立项。
(十)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水平。 切实加快IFAD 项目实施。秦巴片区十堰市农业特色产业开发项目是国际农发基金(IFAD )与中国政府联合扶贫项目,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与IFAD 国别扶贫战略的有效对接,各项目县、市、区农业局要站在“为国争光、为民造福”的高度,围绕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以提高项目管理工作效率为核心,以“造血式”产业扶贫为重点,以扶贫模式创新为抓手,支持十堰农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民如期脱贫致富。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认真谋划项目中期调整,使项目又快又好地实现预期目标,树立国家农发基金(IFAD )在十堰扶贫的新形象。
(十一)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水平。 围绕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目标,落实属地监管职责,坚持“ 产” 、“ 管” 结合,健全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进一步提升源头监管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 以上。充分发挥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效能。全面完成郧阳区、竹山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任务。加大对各县市区开展质量安全抽检工作力度。出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及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加大对各地农产品生产基地明查暗访力度,及时通报安全隐患,督办整改处罚到位。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突出抓好春、夏、秋季农资监管集中执法行动。新创建100 家农资经营示范店,进一步完善农业投入品经营备案制度。加大渔业执法力度。抓好“ 七五普法” 工作,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强化各类农业法制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群众知晓度和满意率。
四、坚持抓好当前工作,掀起春耕生产高潮,确保“十三五”开好头、起好步
今年春来早,立春在年前。各级农业部门务必要抓好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精神贯彻一手抓好当前的工作。以春耕生产为中心,紧锣密鼓,环环相扣,转变作风,主动担当,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十三五”全市农业经济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切实抓好当前农业生产。 首先,抓好在田作物管理。高度重视这次强降温对果茶粮油作物带来的影响,调查摸清底细,切实当好参谋,深入农企服务,千方百计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突出抓好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红蜘蛛、穗蚜,油菜菌核病、霜霉病、蚜虫等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狠抓“一喷三防”技术措施的落实。加强肥水管理,千方百计夺取双夏农业丰收。其二,抓好春播备耕。首要任务就是组织春耕物资调运,备足备齐春播农用物资,保证随时将春耕物资送到农民手中, 确保春耕生产顺利开展。全面落实春播计划,20xx年全市计划粮食春播面积430 万亩,其中,小麦113 万亩,水稻54 万亩,红薯45 万亩,豆杂粮46万亩,油料作物124 万亩。各地要及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组、责任落实到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全面完成春播任务。其三,抓好产业基地建设。扎实做好基地建设工作,迅速刹好去冬农业开发基地建设的尾子,稳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特色产业标准园基地。在加强基地改造上下功夫,通过改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实现基地提质增效。其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力戒“四风”现象,组织农业干部深入农村、农户、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对农业的决策部署,开展调查研究,指导服务生产经营。积极办好示范样板,形成工作亮点,引导农业发展,加强督办检查,建立问责机制,整治不作为、乱作为,以亲民、务实、清正的作风,保障各项工作任务、重点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资打假。 深入开展农资执法打假保春播生产专项治理,要突出重点产品、重点环节、重点时段,严把市场准入关,对农资市场开展拉网式检查,依法加强案件查处力度,保证农业投入品质量,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节日市场蔬菜供应。
三是切实抓好农业科技服务。 坚持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举办好农业标准化、国际农发基金项目管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加大常规技术推广力度和关键技术创新力度,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十堰农业信息网、惠农手机报等平台,及时发布农情信息,指导农民科学生产。
同志们,“十三五”的大幕已经开启,20xx年农业工作光荣而艰巨,希望大家锐意创新,奋发进取,放眼“十三五”,聚焦抓发展,聚力抓当前,为加快农业现代进程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祝大家春节愉快。新的一年事业有为、身体健康、万顺吉祥!
同志们:
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市发展改革工作成绩显著
20_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全力打造实力宜春、活力宜春、魅力宜春、和谐宜春,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计划目标,实现了“十一五”开局红。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39.72亿元,同比增长13.2,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3.1:46.6:30.3;财政总收入38.68亿元,增长25.1,其中地方收入21.83亿元,增长2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3.99亿元,增长3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555亿元,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5亿元,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53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3653元,增长6.5。过去的一年,宜春经济社会发展有几点成绩特别可喜可圈:
一是财政收入有较大突破。过去我市财政总收入增幅在全省总是排位在第八名以后,而去年我市的财政总收入增幅一跃为全省第四位,这是宜春近十年来的最好排位。我市国税、地税收入增幅在全省的排位更靠前,非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较低,在全省设区市里是最低的。去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增加近8亿元,税收收入增加近7.6亿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87.43,比全省的80.7高出近7个点,这是非常过硬、非常实在的,宜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了不起。另外,去年我市财政还有两大突破:一是丰城财政总收入突破了10亿元大关;二是铜鼓、靖安的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且地方收入增幅都在40以上,这也是很不容易的。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演讲稿大全副市长教育工作会议讲话(整理12篇)(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