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对策研究
者从宏观的角度,关注问题从确认到政策终结的一个完整周期;后者从微观角度,研究政策方案的决策过程。
一般认为,公共政策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政策监督五个方面。
(4)公共政策形式
公共政策的的形式构成包括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在横向结构上,公共政策是由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和司法决策三种形式构成。 在纵向结构上,公共政策是由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构成。
我国的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有党的政策、人大决策和行政立法。 (5)公共政策功能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
①管制功能:政策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来达成政策目标。 ②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公共政策的引导是行为的引导,也是观念的引导。
③调控功能: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④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具有价值或利益的分配功能。
1.2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政策因素己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没有哪一个现代化国家不是通过政策来进行社会管理活动的。政府作为权威性的社会公共权力主体,对社会事务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就是公共政策,能否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政策以及能不能有效地推进和贯彻这些政策,是衡量一个国家政府行政工作能力大小强弱的重要标准。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根本途径,但正确的政策方案要变为现实,有赖于高效的政策执行,如果没有政策执行,政策目标得不到实现,因而政策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1.3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国内外现状及经验借鉴
1.3.1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国內经验借鉴
(1)注重政策宣传
3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对策研究
我国的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都是以宣传、贯彻、落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其首要职责的,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政策执行的经验。例如,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政策,组织专题性的会议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加大政策宣传形成全社会学习政策内容的氛围,以及调动起公众参与政策执行的积极性。现在,我国政府越来越多的依靠网络作为政策宣传的手段,增加政策执行的透明性和公众参与性。例如在两会期间,公众通过人民网等相关政府门户网站向两会代表表达意愿,政府也通过网络对政策进行及时的宣传和反馈,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宣传的重要手段和发展趋势。
(2)重视政策试点
我国对政策效果进行全面考察和判断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具创造性的是开展政策试点。政策试点强调政策在正式推行前,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的组织进行小范围试点,在此期间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需要共同参与,及时反馈从实践中获得政策效果的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对政策措施加以调整和完善。政策试点的目的,是通过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控,系统收集政策实施所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和公众对政策的反映,对政策的有效性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检验使得政策推广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这种实践中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估的方式有诸多优越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局限性包括三方面:一是对试点的地区和组织的选择上是否有代表性,能否包括政策执行铺开后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二是在进行试点时投入的人力、物力达到的标准做到量化和清晰化;三是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试点结果推广可行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3)加快政策执行法制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发展很快,我国的法律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已经逐渐形成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我国以依法行政为主导、体现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法制化模式己初步形成,行政管理已踏上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轨道。依法行政原则、越权无效原则、比例原则、正当程序原则等观念逐渐深入到政策执行者的意识当中。
1.3.2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国外经验借鉴
在西方民主制的条件下,公共政策执行是一个理性过程与互动过程的统一,这两个过程的矛盾统一,直接推动着公共政策执行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西方主要国家逐步建立起政策执行前的信息咨询系统,政策执行中的
4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对策研究
责任监督控制系统,以及政策执行后的评估反馈系统,逐渐将政策执行纳入到科学化的轨道。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立法部门与司法部门则强调公共政策的民主价值,强调行政与政治是分不开的,公共行政必须对行政权力进行有力的约束。因此,西方主要国家普遍实现了公民参与政策制定与监督的制度化,实现了公共政策执行的程序化与法制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公共政策执行组织出现了日趋地域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在美国有相对独立的专业化法定机构执行公共政策,这些法定机构的基本特征是依法设立,承担具体执行性职能,业务相对独立。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没有出现我国普遍存在的“规章打架”问题,这与政策执行中政府对其职能部门执行决策的监控力度有较大的直接关系。美国的行政管理与预算局对联邦内各内阁部门与独立机构都有规划、协调、控制和分配资源的职能,各职能部门所有的预算编制要经过该部门批准,才能送交国会。
5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对策研究
2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执行面临的问题分析
2.1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现状
政府执行力是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设高效、责任政府,充分履行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确保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由于政府自身体制改革不够深入,使一些部门职能不明晰,责任不明确,缺位、越位、错位,不作为、乱作为导致资源内耗、责任真空等问题突出存在,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执行力的发挥和落实。
2.2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执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2.2.1 该执行而不执行,执行失职
所谓执行失职就是指行政主体有积极实施行政行为的职责和义务,能够履行而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的状态,也叫行政不执行。执行失职是政府职能缺位的表现,是一种严重的失职、渎职行为,由此引发的行政纠纷严重损害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调查发现,当前执行失职在我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令不行。有法不依、有令不行,主要体现在有些地方政府或部门不执行上级的命令,不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有些地方或部门本位主义极其严重,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合意的就“用活用足”,不合意的就置若罔闻,不理不睬,明明政策对头,就是顶着不办,导致国家的法律、政策形同虚设。一个取信于民的政府,应该是有作为的政府,而有些政府及其部门的“有令不行”破坏了下级服从上级的政治纪律,使上级的命令得不到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无法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不到贯彻,并且往往给集体和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2)逃避执行。在当前政府工作中,推诿扯皮、逃避执行上级命令和国家法律法规的现象并不少见。
(3)虚假执行。虚假执行是表里不一、阳奉阴违的执行,特别是当执行的政策对自己的权益有损害的时候,就会制定表面上与上级政策一致,实际却是相违背的实施方案,干着相违背的事情。比如说,为了调控房价,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
6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对策研究
策。然而为化解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房价的力度,一些地方政府延期出台执行细则,有选择性地发布土地存量数据,通过“空对空”的会议“贯彻”中央政策,表面上落实宏观调控,背地里推高房价。
(4)被动执行。中国有句谚语:铁牛的屁股——推不动,说的就是有些政府或部门被动执行中央政策和上级命令,上级催一催,他就动一动,甚至有的畏难、畏险,推也推不动。当前,很多城市“房地产”过热问题十分突出,中央政府心急如焚,多次实施宏观调控,派出调查组、督察组,但许多地方政府似乎高枕无忧,甚至还为房价飞涨而暗自窃喜;中央政府疾言厉色,许多地方政府表面上唯唯诺诺,实则阳奉阴违。
2.2.2 该执行而乱执行,执行滥权
执行滥权又称执行不当,即滥用自由裁量权,是行政主体在职责权限范围内违反行政合理性的原则不当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为。执行滥权是行政主体在行政行为时具有不合法的目的和动机、不相关的考虑以及不合理的内容而所做出的行政决定,是违背了行政合理性原则的表现。一些执法部门和执行人员由于政策水平低或道德素质差,或是出于寻租、谋私的心理,或是由于对政策理解不透彻,而不适当地使用自由裁量权,对不同的政策目标团体(即政策直接作用影响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标准,一杆秤两个星,一碗水端不平,严重违背了政策的公平、公正原则,损害了公共政策的整体效果。具体表现为:
(1)选择执行。有些政府及其部门执行政策断章取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责任意识低下,不履行职责,对上级的政策、指示精神,战路规划以及法规等根本就不贯彻实施。作为执行者的下级政府往往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需求而对上级政府或部门制定的政策进行任意的取舍。有利就执行,不利就舍弃或者变通执行。在执行中“见了黄灯赶快走,见了红灯绕道走”。置国家政策原则于不顾,站在小团体权益的立场上钻政策的空子,“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妨碍了上级部门政策和制度的实施。
(2)歪曲执行。有些政府及其部门在执行公共政策时,除了考虑公共利益和政治利益之外,还会考虑自己部门的利益。在符合公共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前提下,如果贯彻的政策对于自己有利或者没有利益冲突,它就会积极执行;如果政策对自己有损害,它就会歪曲变相执行。歪曲执行的现象主要是改变上级命令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实质,曲解其义地执行。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政策执行者根据自身有利
7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对策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