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2011年6月
第一部分 回顾“十一五”发展,准确认识当前形势
“十一五”期间,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着眼于提高学校综合实力,顺利完成“十五”211工程和“985”二期建设,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探索完善本科生培养体系,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优化师资结构,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和公共服务体系,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注重内涵建设,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学校继续得到教育部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总经费收入达到146.95亿元,年均增长17.94%,比“十五”增长90.84%。学科整体水平进一步巩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重点学科占全校博士点比例61.8%,学科整体水平居国内高校前列。本科生在校生规模控制到13000人以内;研究生人数适度增长,专业学位比例显著上升。外国留学生来自120个左右的国家,初步扭转了原先国别单一的状况。到2010年底,学校共有教职工5642人,其中专任教师2346人,增长14.27%,女教师比例为34%。“十一五”期间,学校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年科研经费突破10亿元;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聚合物分子工程和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被评为优秀;承担国家社科、教育部和上海市重大社科项目40项。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建设各类科技园区40万平方米。学校继续大力投入,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完成新建续建项目近55万平方米,附属医院的新建、改扩建和修缮项目也有效缓解了医疗、科研和教学条件的困乏状况。
—— 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国内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学
1
校共向社会输送本科毕业生16523人,高职毕业生966人;授予博士学位4480人,其中专业学位博士411人;科学学位硕士8692人,专业学位硕士(含非学历教育)11923人;培养夜大毕业生1.2万余人,自考毕业生1.5万人,各类非学历培训2.6万人次。学校启动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开展C9本科生交流,积极履行对口支援任务;生均课程数从2005-2006学年的0.28门增长到2009-2010学年的0.40门;5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39项成果获得上海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本科教学评估成绩优秀。新增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5篇,累积达到51篇。“十一五”期间,我校共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1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6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48项,其中一等奖7项;“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入选“辉煌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谷超豪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大潜、陈灏珠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功臣。生命学院“代谢乙酰化调控机理的发现”入选2010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截止到2010年10月31日,学校入选ESI前1%的学科有11个,其中有3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前100位。派出参与国际交流学生人数持续增长,2010年度派出学生数量比2005年度增加了一倍多;孔子学院建设扎实推进;积极支持海内外校友活动,竭力回馈社会,国内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学校继续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完善六大板块的核心课程,加强书院文化建设和学生学业指导,酝酿筹建本科生院;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尝试本科生自主选拔录取,初步形成以自主选拔录取试点为龙头,保送生、博雅杯、艺术和体育特长生为辅的有复旦特色的招生体系;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度逐步推广到所有医学、理学和工学学科,并选择历史学科进行文科试点。实施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简化引进程序,建立学校与院系分担机制,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76人;提出“青年教师出国培养计划”,完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设立科研助理岗位,建立灵活用工管理体系;全面实施国家岗位设置管理与岗位工资分等改革,推进院系人力资源两级管理。在健全、完善创新平台和基地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强调整合资源争取重大突破的同时,努力加强院系自主管理的能力,推动院系制定学科发展规
2
划和组织国际学术评估,重视发挥院系在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中的协调和领导作用;在成立复旦大学医学中心的基础上,构建大医学行政管理架构,整体规划医学学科建设;以“共建共管”为契机,推进附属医院发展;积极参与国家和上海市医改方案平行研究。成立校友总会,为校友活动搭建平台,建立复旦大学海外基金会和海外基金会(香港);探索新形势下多校区管理的工作模式;初步完成了后勤服务保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改革,实现了后勤保障从学校独家经营向多家社会企业共同参与服务竞争的转变;组建复旦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完成校办产业清产核资工作,增强学校产业的规范化建设;以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为抓手,建立以大学生创业园、校友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研究中心等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支撑体系。
—— 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繁荣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 2006年9月学校召开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学校“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主要举措。党委先后制定《党委常委会工作规则》和《党委全委会工作规则》,完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深入推进领导班子科学民主规范决策。制定加强院系和附属医院领导班子建设的实施意见,基层单位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新设立22个基层党委,组建19个学生党总支。加强辅导员和导师队伍建设,实施本科生“党员成长计划”和研究生“示范党支部创建活动”,抓住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奥运会、世博会以及重大抗灾救灾事件等契机,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专题研究和部署统一战线工作、离退休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2009年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校党员和师生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的认识明显提高;2010年启动创先争优活动,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号召党员在本职岗位上争当先进、争创优秀。通过上医80周年庆和“华山百年”等活动,弘扬“正谊明道、严谨求实”的精神。2008年,复旦剧社排演的话剧《托起明天的太阳》荣获中国校园戏剧最高奖项。学校各附属医院积极做好抗震救灾医疗救护及灾后重建的组织工作,为奥运会和
3
世博会的顺利运行提供医疗服务。
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立足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机遇和挑战并存,责任和压力同在,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改革进入了攻坚期。
全国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人才规划纲要,不仅是党和政府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高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应尽的社会责任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我们对国家需求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学校在国家三大规划纲要可以承担的责任缺乏足够认识,忧患意识不强,学科壁垒和“碎片化”现象削弱了我们学科整合能力和科研核心竞争力。同样,学校以文理医基础学科为主的学科布局与上海市产业发展的要求并不匹配,学校服务上海战略的实施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强调改革创新是教育的强大动力,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为核心,加强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是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主旋律。我们也要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视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解决行政权力过于集中,决策过程不透明,教授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的机会较少,以及现有院系架构和独立的科研机构林立,院系自主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学校管理重心难以下移、院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我校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和这一目标相比,我校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行政管理等关键环节都存在很大差距。学校缺乏清晰的事业规划,学科规划、人才规划和校园规划之间缺乏协调和衔接;对教学、科研发展的新趋势、面临的新问题缺乏持续深入的研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也不足;对不同学科、不同单位的分类管理和学术评价制度不健全;国内同类高校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办学资源的引入也对生源、师资队伍的稳定等产生了显著影响。
4
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全校师生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奋力争先,牢牢抓住“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机遇,着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师资队伍,推进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改善校园结构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努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进一步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第二部分 明确“十二五”发展思路,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前进
“十二五”期间,复旦大学要坚持学术为魂,育人为本;依法治校,民主决策;聚焦于培养一流人才和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质量驱动,高水平发展,提升为国家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引领社会进步;集聚能量、奋力争先,形成向世界一流大学全面冲刺的良好态势。
今后五年学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1)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任务。逐步调整生源结构,积极探索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的通识教育新模式;着眼国家民族未来,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质的领袖人才。
(2)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为抓手。结合国家人才战略,加快引进海内外优秀拔尖人才,实施“复旦卓越人才发展计划”,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推动团队建设,改进学术评估和人事管理制度,形成一支能长期扎根,具有复旦学术传统的师资队伍。
(3)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为导向,加强学科重点建设,做大做强文理医基础学科,若干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复旦的优势学科为依托发展工科,提升为国家和地方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完善学科体系,推进学科交叉渗透,形成合理的学科生态。
(4)以提升科研竞争力为目标。努力提高科研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
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复旦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