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铁砧罗盘耸立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几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近大自然的文字,去读一读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 二、精读课文。 (一)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
1、星星写成的天书很厚很厚。翻开天书的一页,指名读第2节。 2、这一节介绍了哪种大自然的文字? 3、认识它有什么作用?
4、出示图片,认识小熊星座,让生指出北极星。 5、让他们说说自己知道的星座。(结合课文阅读,我在课外书上还知道……) 由此可见,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可以(生答)辨别方向。(板书)
是啊,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可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还远远不止这些呢,再读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自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2、读后汇报
砧状云,这个大自然的文字告诉我们什么知识?所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板书:观察气象)。
3、 拓展阅读,出示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屏显)用笔写在书的旁边 4、引读。所以说:(师引读)天上的每一颗星(生回答)是一个字,(师引读)天上的每一片云(生答)也是一个字。这就是(指板书)我们神奇的天书啊!不仅有神奇的天书,还有有趣的地书呢。瞧,地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在地上有哪些文字呢?
(四)自学课文的第4—6节。
1、自学要求:默读4—6节,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2、汇报。
(1)哪几种文字?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想象一下,曾经的沧海会是什么样,现在的城市呢?真是沧海桑田啊!
(3)可见,看起来普通的石灰石,在懂的它的人看来,可以反映出(地质的变化)板书
(4)齐读第5节。
(5)同样是石头,这块花岗石又是怎么来的?找出句子中的动词。(搬爬带走)
16
(6)冰块是一下子把花岗石搬来的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爬) (7)一个“爬”字,写出速度之慢,可以看出(地质的变迁)板书
(8)这两种文字,向我们介绍了大地的变和迁。让我们齐读4、5、6自然段。 3、同样是介绍地上的石头,作者的叙述重点却不一样。第五节,强调人们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了解地质变化中的“变”——海洋变陆地(城市);第六节,着重告诉我们地质变化中的“迁”——远古时代,从寒冷的冰川变迁而来。 (五)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
1、要想了解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我们有哪些途径呢?自读第七小节。 2、 师小结: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 3、总结:同学们,我们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就可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懂大自然这本很厚的书,感受自然的无穷奥妙。 三、拓展阅读(以篇带篇)
这儿有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大自然的文字》 你看那天上的星星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有北极星的地方就是北方 我们不会迷失方向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云山变得像铁砧 雷雨就要来到
你看那地上灰色的石头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石灰石
有它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你看那森林里的花岗石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冰搬来的
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有的 ……
大自然的文字呀 你多么神奇
17
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你
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我们读懂你 自由读小诗。指名读,齐读。
大自然的文字仅仅就这四种吗?远远不止,让我们拿起笔,也模仿它的样子写一写吧!
读一读写得好的作品。
假如你来到了大自然会怎样运用这些文字呢?(自由交流) 板书设计:
星座 辨别方向
云 观察气象
大自然的文字 石灰石 地质变化 神奇魅力
花岗石 地质变迁
【课时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
2、同学之间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大自然的文字,办一份小报。
18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文本解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希望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篇文章很有实用性,从读报的好处和读报的方法两方面进行了叙述。在教学时不仅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必要性,还让学生结合读书小组,制定读书计划,进行读书竞赛,写好读书心得,切实落实读书活动。还要求学生养成读报的习惯。这篇课文,主要是指点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的课文无须老师讲解,只要略加指点,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分析】 1、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
2、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资源运用】
名言:1、读报这件事,对于千百万人来说,几乎和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2、勤读报,会读报,你就会和大千世界息息相通。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总课时:一课时
【教学构想或建议】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理解重点句子: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小组交流
1、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9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板书: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读报重要 几乎与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如何读报 先浏览,再细读 读报习惯 受益终身
【课时作业设计】
1、写一段话,向同学们推荐你最喜爱的一种报纸。 2、实践活动:开展读报交流会。
习作7
【文本解读】
本单元习作与阅读紧密结合,是对阅读的补充,同时也是一次自由表达的训练内容是自由选择的,习作形式也是自由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对语文课文中的故事进行相关的补充阅读和链接。鼓励学生从文章中读出文章,从故事中读出故事,从而拓宽阅读面,加大阅读量。 【教学目标分析】
1、能借助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中的一个故事有顺序地记叙完整,要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2、通过搜集和整合资料的过程,打开思维,拓展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学资源运用】 《作文同步训练》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在这次习作中,要引导学生发现藏在语文书中的故事,进行筛选与整合,借助合理的想象,将其中的一两个写下来。
总课时: 两课时(其中书面习作1课时) 【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出故事 1、同学们,现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本语文书,我们几乎天天与它见面,你们熟悉它吗?(熟悉)你真的熟悉手中的语文书吗?到今天为止,我们读过11本语文书了,翻开印刷精美的语文书,如果你只看到了一篇篇精彩的课文,一幅幅精美
2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