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 《春天》 (三课时)
教学目标:1、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聆听《杜鹃圆舞曲》,能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乐曲。 教学重点:感受并用声音、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用歌声较合适的表现三拍子歌曲《布谷》 教学准备:师:钢琴、录音机、磁带、装米或沙或水的可乐瓶各1个 生:装米或沙或水的可乐瓶1个 教学过程 导 入 听《杜鹃圆舞曲》进教室 师:听着音乐,你感觉四季中的哪一季到来了? 为什么? 生:?? 3 X X 0∣X X 0 ∣X — X ∣X X 0 ‖ 4 快来, 快 来, 春 天 快 来。 1、师:让咱们一起喊喊春姐姐。 2、师范读,生聆听。 3、生尝试读一读。 4、师:真能干,春姐姐最喜欢美丽的事物,哪组喊得最美,她就光 临哪组。 5、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尝试用较美的声音读读。(引导生利用 手中的可乐瓶伴奏) 6、各组表演。 7、组组互评,表扬激励。 8、生集体“喊春天”。 1、师:有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它在找春天,它也想邀请春姐姐光临 它的家,你听、师生聆听《布谷》,感受音乐带来的感觉。 2、生自由与周围的朋友说说感受。 3、生用自己的伴奏方式为歌曲伴奏,帮助布谷找春天。 4、师:你找到的春天在哪里? 5、指名学生回答。 6、师:聪明的孩子,你找到的春天在哪里?用美丽的舞姿告诉大家。 7、生聆听音乐,自由律动。(音乐结束生好摆造型,不动)。 8、师进入孩子中提问“你是春天的什么?” 9、生:(回答) 10、师:布谷是怎么找春姐姐的,让我们一起听听。 11、师生静听音乐,生手指歌词。 12、生跟教师朗诵歌词,比一比“谁的声音最美?” 13、师:春姐姐即将来到我们的教室,你看! 14、生分小组拉起手,第一段歌词向左走,第二段反之,第三段再 反之。 15、师:用我们的歌声找春姐姐。 16、师生轻声和着录音伴奏演唱。 17、生自评。 18、生或歌或舞或伴奏找春天。 1、师:春姐姐已光临我们的教室,你听?? 1
设计意图 创设自由、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孩子的心情得到放松。 设计趣味的、孩子乐于接受的形式,使三拍子的难点自然得到解决。 为了让春姐姐光临,孩子自然会用美的、轻柔的声音表现。 引导生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制作能发出优美声音的乐器,让他们知道:美何处不在? 用各种形式帮助孩子感受音乐。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表演是有主题的。 培养孩子良好的聆听习惯。 让孩子在律动中熟悉歌词。 让孩子知道音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第一课时
一、 节 奏 训 练: 喊 春 天 二、 歌 曲 教 学: 找 春 天 三、
欣 赏: 迎 春 天 结 束 2、师生静听《杜鹃圆舞曲》,感受音乐情绪。 3、生自由听音乐律动:迎春天。 4、师:你怎么迎春天? 5、指名生回答。 6、揭题:《杜鹃圆舞曲》 师: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一双美丽 的眼睛找一找! 生聆听《春天在哪里》出教室。 给孩子多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孩子即兴创编的能力。 增加孩子歌曲的储备量并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万物复苏、细雨蒙蒙的春天。 2、用人声模拟春天的风雨声,感受人声的美妙。 3、通过模拟活动,提高学生二部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并演唱《小雨沙沙》 教学难点:教和谐的为歌曲编配第二声部 教学准备:师:钢琴、录音机、磁带、7张小燕子图片、装水或米的可乐瓶各1个 生:装水或米或沙的可乐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 在优美音乐声中进入 入课堂,轻松、自由、生听《小燕子》音乐自由律动进教室 惬意。 1、师:看,春天的使者来了,用一句话形容它。 与语文学科结合, 一、 2、生:?? 培养孩子一定的语言 3、师:用我们美丽的舞姿学学它。 描述能力。 欣 4、生聆听《小燕子》音乐自由律动。 5、师:小燕子飞呀飞,它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培养孩子良好的聆赏 6、生静听音乐,身体随音乐自然晃动。 听习惯。 7、指名生回答。 教 8、师:你想与小燕子说什么? 拟人化的手法,让孩 9、生边聆听音乐边飞至小燕子图片旁与它说悄悄话。(提示生做个有序的小子真切的感受:春天的学 燕子) 使者就在身边。 10、指名生说说。(随机表扬激励) 1、师:你听,这是春天的什么声音? 2、生闭眼聆听,师晃动手中装水与米的可乐瓶。 形象的给孩子想象二、 3、生:?? 的空间和余地。 4、师:真有想象力,你们也来试试。 歌 5、生随音乐《小雨沙沙》有节奏晃动手中的可乐瓶。 培养孩子良好的节 6、师:真美的声音,春天的使者又与你说悄悄话了。 奏 曲 7、生静听录音范唱,“是谁?在说什么?” 8、指名生回答。 教 9、揭题:《小雨沙沙》 10、生跟教师有感情朗诵歌词。 养成良好的聆听习学 11、师:你能用人声模拟春雨声吗?比比谁最象。 惯。 12、生自由试试。 13、指名生尝试。(随机表扬激励) 感受人声的美妙。 14、组员间模拟并互评。(引导生发挥想象:还可编配什么声音?) 15、师:让我们一起为歌曲伴奏。 培养生多元化的思16、生聆听录音范唱,将模拟的声音配入歌曲。(生只要能将模拟的声 音教维方式。 和谐的配入歌曲即可) 17、生自评,表扬激励。 初步培养孩子二部18、生选择表演:或扮演种子或扮演小雨或模拟风雨声或可乐瓶伴奏。 合作的能力。
2
19、师生表演。 20、生自评、互评。 21、生随录音范唱演唱歌曲。(分层:能演唱歌曲的唱歌词,有困难的模拟风雨声) 22、 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表演歌曲?”(引导生注意形式的多样) 23、各组表演。 24、组组互评。(师随机表扬激励) 结 束 引导生多元化的表现音乐。 分层教学,树立每个孩子学习音乐的信心。 师:在这里,我欣赏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天音乐会,谢谢你们的精彩表演。拉近与孩子的距离。生聆听《小燕子》音乐“飞”出教室。 带着一份好心情离开。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教,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2、将课堂延伸至室外,让孩子把学习到的歌(乐)曲、舞姿送给春天的使者,真切的启迪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音乐中的春天。 教学难点:室外的孩子能对行为有所控制。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导 入 复 习 听《杜鹃圆舞曲》律动进教室。 设计意图 用音乐引领孩子进入音乐殿堂。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 (一)欣赏教学 1、师:让咱们来欢迎春姐姐。 2、生聆听《杜鹃圆舞曲》自由律动。 3、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给大家学学。 4、生:??(师随机表扬激励) 5、复听乐曲,手指画图形谱。 6、指名生上台试试并简单说感受。(师随机表扬激励) 7、小组交流。 (二)歌曲教学 1、师:布谷也来凑热闹了。 学会尊重他人。 2、男女声演唱歌曲《布谷》。(引导生做个“文明观众”) 3、男女生互评。 4、师:与《杜鹃圆舞曲》相比,你觉得旋律有什么相似的感觉? 再次感受三拍子节拍的特5、生:??(师随机表扬激励) 点,同时提高聆听的能力。 6、师:你听,谁来了? 7、师生聆听《小雨沙沙》,再次感受音乐意境。 8、演唱歌曲《小雨沙沙》。 9、师评价。 1、师:春天里除了我们说到的、唱到的,还有更多美丽的事物。 让我们一起到快乐园找找,找到了请你把学过的春天的歌与 舞姿送给她。听听她与你说什么? 2、师:去之前,能告诉我该注意什么? 3、生:??(随机表扬) 4、师小结。 5、师生听《小燕子》音乐“飞”至校快乐园。 6、连续播放《杜鹃圆舞曲》、《小燕子》、《布谷》及《小雨沙沙》,生与春天、与大自然用音乐交朋友。 3
延 伸 活 动 把课堂教学试时引出室外,能让孩子感到新鲜、刺激,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是教师如何把握孩子在室外的表现及评价,有待商榷。 真真切切的给孩子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比教师说一万句“大自然是美的”都有意义。
小 结 师:对春天、大自然说一句话。 生:?? 师:是的,让我们一起享受春天,爱护大自然。下课 生就地解散。 当孩子与自然零距离接触后,还会说出空而假的话吗?
第二课 《放牧》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牧童》、聆听《牧童哪里去了》,学习认识三角铁及演奏方法。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牧童》,聆听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 2、通过聆听与学唱,初步感受牧童的生活及其生活的变化。 3、在音乐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其敲击方法,掌握演奏姿势 教学重点、难点:歌曲的聆听与学唱 课前准备:小草、白云、山羊等卡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 教学 二、歌 表演 《牧童》 1、三角 铁的 认识 2、歌曲 学唱 《牧童》 三、聆听 《牧童 到哪 里去了》 学生活动 1、听《牧童》伴奏律动进教室。 2、师生相互问好。 1、分小组自由敲击,探索:怎样能敲出长音、短音? 2、小组编创节奏展示,并给所编节奏取个好听的名字 3、听歌曲中有没有三角铁的声音,它是怎样敲的? 4、复听试敲 5、再听歌曲,想想:歌曲中除了有三角铁的声音外,还有唱到其他什么内容?看课件听歌曲 6、轻声唱唱 7、听音乐找卡片,把教室打扮成大草原。 8、歌表演:师生一起载歌载舞。 1、猜猜牧童的去向,边听歌曲边想: 1牧童到哪儿去了?为什么? ○②歌曲中还有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做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 本课以聆听、学唱歌曲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整节课以加强学生的审1、介绍三角铁 美经验为核心,设计了2、看师示范演奏 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姿势 从听觉上加强对美的感 受。用布置环境从视觉 上感观以及大家一起载3、放歌曲《牧童》 歌载舞直接用自己的体录音 态把感受到的内容用动 用表现出来。这些不仅 从各方面进行了一些对4、播放歌曲课件有 美的体验,而且通过动感情地范唱歌曲 手动脑培养了学生的探 索创新精神。虽然着只5、放音乐,和学生 是些普通环节,但是在一起活动。 1、师:多能干的小牧童啊,课气氛的烘托之下,却显现了普通中的不平可是有个小牧童不见了,凡。 你们猜,他去哪儿了呢? 2、播放歌曲《牧童 到哪里去了》录音 3、进行小结 教师活动 小结 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牧童》,学唱歌曲《放牛歌》,学习认识双响筒 4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牧童》,体会小牧童悠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 2、学唱歌曲《放牛歌》,通过创设情境懂得热爱生活的道理。 3、学习认识双响筒,并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放牛歌》伴奏。 歌曲的聆听与 凳子、纸牛、彩色笔、课件等 学生活动 1、听歌曲《牧童》进教室,并轻 声哼唱。 2、师生相互问好 听歌曲《牧童》,想想: 1、牧童放牧的地方有哪些美丽景色? 2、边听边跟师画图谱----- 3、复听歌曲,把自己感受到的事物画下来(音画结合) 4、想办法把自己打扮成放牛娃 5、听音乐,做拍手伴奏找找身边能发出声音的物品 6、作×××××|或×××|或×0 ×| 或自己创作的伴奏 7、小组合作进行伴奏,并汇报交流。 8、学生唱唱 9、设计开辟一条乡间小路 10、边听音乐,边学做放牛娃。 1小组敲击双响筒,11、做个聪明的放牛娃:○听听两侧声音有什么不同;能敲出怎样的声2想想说说:为什么叫做双响筒?○3小组音?○合作敲击节奏,并把所创作的节奏取个好听的4为自己喜欢歌曲用双响筒伴奏 名字。○听音乐下课 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组织 教学 二、 教 学 新 课 这是一节内容 丰富的音乐课,是以学生切身创造体验美为线索的。整1、 师:今天牧童怀着 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愉快的心情去放牧,哪地发现利用凳子发个地方可美啦!我们来出的声音,敲打物听听 品的所发出的声音2、播放歌曲录音 为歌曲《放牛歌》3、提示所缺少的人物 伴奏,不仅增添了 (牧童) 课堂气氛,而且让4、放歌曲《放牛歌》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奏 学会歌曲。再加上5、指导 欣赏过程中,音乐6、对学生的表现进行 与美术的结合以及 肯定。 对乐器的探索,编7、听师范唱歌曲。 创节奏等一系列活8、提示用凳子排列 动,把音乐与美,9、播放音乐 音乐与生活很好地10、看师示范敲击 结合在一起,达到11、教师作记录 了寓教于乐、于乐 (YUE)的效果 小结 第三课 《手拉手》 (三课时)
[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让我们手拉手》。 2、表演《一对好朋友》。 [教学目标]:1、通过完整地聆听歌曲《让我们手拉手》,引导学生能用欢快的情绪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2、通过学唱、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好
品德。 3、结合歌曲《一对好朋友》进行创编与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声情并茂地表演《一对好朋友》。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电视机、影碟机、有关放牧生活的资料片等。 教学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人音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