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 创设 情境 入 境 激 情 1、师生边唱《牧童》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即复习了前一课的内容, 又让学生感受了放牧的情境, 为新课教学设下了伏笔。 1、观看有关放牧生活的资料片,教师在歌曲《一对好朋友》 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伴奏音乐声中讲述:在一个村庄里,有一对好朋友——小 爱听故事,将歌词隐含在了故事伢伢和小妞妞,每天清晨,妞妞赶着一群小鸭,伢伢骑着他 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效果。 家的牛,一同去放牧,小鸭们“嘎嘎嘎”地唱着歌,伢伢的 牛“哞哞哞”地和着,傍晚时分,太阳落山了,伢伢和妞妞 唱着歌儿,赶着小鸭和牛回家哩,真是一对好朋友。 2、让学生即兴模仿鸭子和牛的叫声(嘎嘎、哞哞)。 通过模仿鸭和牛的叫声使学生3、学唱歌曲。 更能进入情境。 ①完整地聆听歌曲,学生边听歌曲边看歌词插图。 通过看图、朗诵歌词,可以加强②复习反复记号。 学生对歌词的记忆。 A请学生找一找反复记号。 以拍手进一步强化节奏学习,同B请学生回答反复记号的唱法。 时增加对旋律的印象。 C本课中如何运用,请学生将歌词念一念。 边朗诵边表演,强化歌词的节③再次聆听歌曲,师生随着歌曲拍击节拍。 奏。 ④朗诵歌词并表演(难点:三处附点;十六分音符) ⑤教师范唱,学生张口默唱。 利用“张口默唱”的形式,可以⑥学生演唱。教师指导(范唱):“唱着歌儿”“回家走呀”“哩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喽喽”要唱的活泼,有弹性,不能拖长。最后一句要唱的风趣,自豪。 4、进行创编活动。 给学生创作与展示的空间,增强①请学生在歌曲中加上牛或鸭的叫声,分组尝试表演。 学生对歌曲的表现机会,培养创新②汇报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指导评价)。 能力,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③进行分组的歌表演。 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现。 1、师言:小伢伢和小妞妞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手拉手儿一同 去放牧,我们也一起拉起手来听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在律动的高潮中结束活动,让2、师生一起拉起手聆听歌曲。 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样3、复听歌曲,随着歌曲自编动作表演。 就会产生对下节课的渴望。 (随机离开教室,结束活动) 拓展情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鸭子拌嘴》并进行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1、通过完整地聆听乐曲《鸭子拌嘴》,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
的变化。
2、通过能够辨论民间打击乐器,掌握演奏方法,听辨其音色。 3、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教学重、难点]:结合《鸭子拌嘴》进行编创活动。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鸭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环节 组织 1、在《一对好朋友》的音乐声中进教室。 教学 2、师生问好! 初步 1、教师引言。 感受鸭子活泼、可爱的音乐形象,感受 2、播放《鸭子拌嘴》音乐,教师随着音乐进行木偶表演,学生以木偶戏的形式引起学生对乐曲的音乐 观看。 兴趣。 揭题 出示课题《鸭子拌嘴》。
6
再次 感受 音乐 认识 乐器 创编 活动 结束
1、师言:《鸭子拌嘴》是一首打击乐曲。 2、师生完整地欣赏乐曲。 3、请学生描述乐曲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4、教师在音乐中讲《鸭子拌嘴》故事。 1、师引言:老师要考考大家,你知道在这首乐曲中用了哪些乐器吗? 2、学生回答。 3、教师出示乐器。 4、请学生自选乐器,模仿鸭子的走路或叫声。 1、师引言。 2、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情景表演。 3、汇报。 1、师小结。 2、师生再见! 通过故事的描述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学得更主动,学得更轻松。 了解学生对民族打击乐器的认识程度,做到查漏补缺。 培养学生模仿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及同他人合作的良好意识,营造一种轻松、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及表演歌曲《数鸭子》。 [教学目标]:1、学唱、表演歌曲《数鸭子》,让学生感受到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 2、分组进行律动表演,自编动作,培养创造思维。 3、认识四分休止符。 [教学重、难点]:节奏的创编活动。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鸭头饰、挂图、纸条等 教学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环节 1、在《鸭子拌嘴》的音乐声中学生学鸭子走路进教室。 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组织 2、师生问好! 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空教学 间。 1、节奏游戏。 文字画面结合,创设良好的教学①师:你们看(手指挂图),小鸭子就要下池塘游泳了,你们情境。 听一听在学哪只小鸭子的欢乐叫声?请你拍手学一学。 在宽松的游戏氛围中,满足了学玩 ⑴4/4 X X XX X || ⑵4/4 XX XX X - || 生的表演欲,学生全面参与,氛围 ⑶4/4 XX XX XX X || ⑷4/4 X XX X X || 自由活跃,将课堂推向高潮 游 ⑸4/4 X XX X XX ||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听、 ②学生跟拍。 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戏, ③师言:同学们拍得真好!看,老师手中有五张小鸭子头饰(每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 一张上都写有一条节奏),现在老师请学生来扮演这五只小鸭乐趣。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学 子,当你听到你的节奏时,你就跳入“池塘”里“游泳”。 身参与的快乐。 ④开始游戏。 要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心的愿望,知 2、认识“0”四分休止符。 使学生乐于学习,就要允许学生有 3、请学生用“X”和“0”编一条4/4的节奏。 自己的观点,并尊重每位学生每一识 4、汇报。 点发明创造,只有激发学生自觉5、师生进行带有休止符的节奏练习。 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学习情绪, 教学才会取得最佳效果。 1、师言:小鸭子怎么叫? 2、生回答(嘎嘎嘎)。 3、师言:小鸭子开心时要唱歌,看小鸭唱歌是这样唱的。 提问设计富有情趣和吸引力,新 课 4、教师出示一张纸条,纸条上写: 使学生感到有情有愉快,在愉快中导 入 导入新课。 咕 嘎 咕 嘎
7
5、请同学们告诉老师纸条上小鸭子唱歌时的图示为什么要这用简单的图谱来表现第一拍样表示? 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使学生能6、生回答。(第二个字要念的快而轻) 较好地掌握小鸭子的叫声。 7、师言: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模仿小鸭子唱歌的声音好吗? 8、师生边唱边表演小鸭子唱歌的动作。 1、师言:今天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开心,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新歌《数鸭子》,让小鸭子也听听我们的歌声,好吗? 新 课 教 学 2、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情绪,学生可即兴律动。 3、请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几个“0”。 4、再次聆听歌曲,学生跟着节奏拍手,遇到“0”时,双手摊开,表示空一拍。 5、按节奏朗诵歌词并创编动作。 6、运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重点注意:①几处休止符的地方,要收音收得及时,不拖拉(特别是鸭子的叫声)。②相同的两句歌词结束音(21 23 5 0和21 23 1-)不要混淆。 7、按意愿分组进行律动表演。 8、汇报演出。 1、师言:今天我们学习《数鸭子》这首歌,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生回答3、师生再见 开放式的教学能更好的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让学生朗读歌词,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咬字吐字,这对唱好歌曲是大有裨益的。 按意愿分组,有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结束 利用歌曲内容陶冶情操,把德育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 第四课 《长鼻子》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呼管弦乐《小象》 2、演唱歌曲《小象》 3、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小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象》。 3、通过合作创编,体会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用愉快的心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有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
教学磁带、音响、钢琴,若干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1、播放轻快活泼的音乐。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引发兴趣 2、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刚才2、说出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导入新课 听到的音乐像是什么动物?你并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还知道森林里有哪些动物吗? 1、提问:你知道有关象的知识1、根据自己知道的知识回答老二、 吗?它们吃什么?住在哪里? 师的提问。 2、请同学们找小象的脚印。 2在书上找到小象的脚印。 聆听音乐 3、播放《小象》音乐,提示:3、初听乐曲《小象》讨论老师模仿表现 你感到乐曲是欢快的,还是抒情的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的?小象叫了几次? 4、再听音乐,自由模仿小象的
8
设计意图 给学生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从熟悉的动物入手,激发进一步学习和兴趣。 通过完整地聆听音乐,对音乐所表达的形象有全面的了解,通过模仿音乐形象的动作进一步体会小象的可爱,并且激发孩子们的喜欢4、再放音乐《小象》的音乐。 1、播放录音范唱。 2、再次播放范唱。 3、老师弹奏歌曲。 4、反复播放范唱伴奏,并巡回指导 5、请代表上台表演。 跑、叫,但要合着音乐的节拍。 1、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划动,体会旋律的起伏。 2、边听边唱歌曲,了解歌词的含义。 3、随着音乐演唱歌曲。 4、各小组创编表演。 5、小组代表上台表演,个别同学自愿用打击乐进行伴奏。 1、对同学得到的表扬加以肯定。 2、随音乐唱着新学的歌曲走出教室。 之情。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用听唱法学习歌曲的演唱。通过演唱、表演及打击乐器伴奏,全面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更使孩子们在合作中得到快乐。 三、 表演唱歌 合作创编 四、 结束部分
1、老师对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 2、播放《小象》歌曲的伴奏。 让孩子们在鼓励与肯定上的氛围中结束这堂课,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表现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管弦乐《大象》 2、演唱《两只小象》 3、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表演,充分感受大象的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理解歌曲《两只小象》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 3、 通过表现音乐,懂得珍惜动物,体会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2、 能够准确拍击三声部的节奏。 教学准备:
磁带、钢琴、影碟设备、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播放《小象》音乐。 1、孩子们随音乐边唱边走进教室。 通过回答老师的问一、 2、启发谈话:说说上节课所学2、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复习上题,复习旧知识,为进引发兴趣 的知识,并导入新课。 课时的内容。 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导入新课 1、提示:大象的音乐是缓缓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2、播放音乐《大象》提问:为什么音乐缓慢沉重? 3、再次播放音乐,请同学们模仿大象动作。 4、提示:大象有哪些习性?大象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5、播放影碟。 1、多次播放录音范唱《两只小象》 1、回答老师提问。 2、欣赏管弦乐《大象》,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3、再次聆听音乐,模仿大象动用,合着节拍。 4、回答老师提问,比较两种音乐的不同。 5、观看影碟中的大象与小象,对比其不同的音乐形象。 1、反复聆听歌曲范唱,并学会歌曲《两只小象》。 9
通过了解大象的习性来理解《大象》音乐中的形象。 让孩子们模仿大象的动用和观看动画片都是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地进行对比来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 二、 聆听音乐 理解表现 三、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学唱歌曲 四、 合作探究 2、根据老师的提示,再次演唱歌曲。 3、听琴演唱,用动作表现,帮助记忆歌词。 4、有感情地和老师边唱边表演,个别同学自愿用打击乐器伴奏。 1、出示图片,讲故事。 1、看图片,听老师讲小象、大象2、提示:小象怎样走? 的故事。 3、出示节奏图,老师示范念其2、回答老师提问前模仿小象与大中的一条。 象走路。 4、分三组分别表演大象和小象,3、看图,听老师念节奏,并懂得看图进行节奏练习。 图的含义。 5、请孩子们自由组合进行表演,4、看图分三组进行表演。 老师予以肯定与表扬。 5、自由组合,进行表演。 2、提示:每小节第一拍要唱得强,歌中的“呀”不要唱得又重又长。 3、老师伴奏。 4、老师播放录音伴奏。 模仿力,用动用表演帮助记忆歌词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初步接触节奏图时让学生看懂图意后自由组合,得到老师肯定后,让孩子们更有信心,也更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
第五课 《跳起舞》 (三课时)
教材来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一年级(2册)第五课
设计理念:本课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提倡音乐与姐妹艺术综合为指导思想,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了
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重点感受内蒙的音乐,并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内蒙音乐。将音乐与舞蹈、人 文等姐妹艺术形式的有机地融合。整个单元的教学以学生渴望了解内蒙古大草原——歌唱内蒙古 大草原——(用舞蹈)体验内蒙古大草原人民的生活的心理为线索分三课时进行。
教学目标:通过歌曲的演唱和乐曲的聆听感受内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并能自编动用进行表演。能听辩
音乐间的强弱(力度)变化。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辩、感受。了解、感 受内蒙人民的生活。
第一课时 《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内容:《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感受音的强弱变化对音乐表现的作用。
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或形体动作创造性地随音乐强弱变化进行表演《我是人民小骑兵》养成仔细聆听音乐的习惯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用双响桶或木鱼或者徒手在随音乐节奏做相应的动作分使学生养成仔细听音 钢琴盖上敲击 别回答并表现自己的音乐想象乐并发挥创造性思维进行 ×××××× (可用手、脚或鞋子或筷子等表随音乐动的习惯通过仔细节奏引入 由弱到强再次敲击 现) 聆听,感受力度的变化对×××××× 说说音乐的音响有什么变化。 音乐形象的表现作用 音响从弱到强又让你感觉到通过视听结合的感官 什么?并进行表演。(如:木匠进一步感受由远而 钉钉子,鸡啄米,骏马奔驰) 近的音乐形象 播放骏马奔驰的录象 完整播放《我是人民小骑兵》 听是谁骑着马儿从远处奔来?谈论音乐给你的感受 激发学生进一步聆听音感受 听完可告诉我你的心情怎样 乐的兴趣 音乐 啊? 《我是 听是谁骑着马儿从远处奔了解草原小骑兵的作用和本 人民小 来?听完可告诉我们的心情怎领(蒙古族的少年)使学生对小利用简介的机会复听音骑兵》 样啊? 骑兵产生敬佩之情 乐,加深音乐印象
1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人音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