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p=0.425mm, f= 0.1mm/r Vc=60m/min主轴转速1000?601017?3.14?17n=?1124r/min,查表得n=1017r/min,计算Vc=?54 3.14?171000m/min 。
(6) 工步8
αp=0.425mm f= 0.1mm/r Vc=50m/min主轴转速1000?50n=?1062r/min,查表得 3.14?151017?3.14?15n=1017r/min,计算Vc=?48 m/min 。
1000(7) 工步119
αp=0.045mm, f= 0.4mm/r Vc=10m/min主轴转速1000?10147?3.14?18n=?177r/min,查表得n=147r/min,计算Vc=?8
3.14?181000m/min 。
(8) 工步10
αp=0.045mm, f= 0.4mm/r Vc=10m/min主轴转速1000?10203?3.14?16?199r/min,查表得n=203r/min,计算Vc=?10 n=
3.14?161000m/min 。
(9) 工步13
αp=0.03mm, f= 0.4mm/r手动进给。 (10)工步12
αp=0.03mm, f= 0.4mm/r手动进给。
2确定工序二切削用量 (1)工步1
αp=3mm,fz=0.2-0.29mm/z取0.2mm/z, f=z?fz=10?0.2=2mm
Vc=64m/min
1000?64?255r/min,查表得n=235r/min,计算主轴转速n=
3.14?80235?3.14?80?59 m/min Vc=
1000(2)工步2
αp=1mm,fz=0.1mm/z, f=z?fz=10?0.1=1mm/r Vc=124m/min主轴转1000?124?495r/min,查表得n=600r/min,计算速n=
3.14?80600?3.14?80?15m/min。工步3同工步1 Vc=
1000(3)工步4
αp=5.5mm, f= 0.1mm/r Vc=50m/min主轴转速1000?501400?3.14?11?1448r/min,?48 n=查表得n=1400r/min,计算Vc=
3.14?111000m/min 。
心得体会与小结
《机械制造基础》是我们机械专业学生所学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入门课程。它对我们学好专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把这门课程学好学通。然而,《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光进行理论学习显然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基础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此,学院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的实践学习机会:先是俩周的下厂认知实习,使我们对机械制造形成初步的认知;接下来的课程设计又让我们能够在运用所学知识过程中,提高独立的解决机械制造中的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课程设计是我们学习《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所有所学知识的升华和融会贯通,所以它又是最为重要的最为关键的过程。
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任何事情总是越到最后困难越大,更何况我们已经经历了七个周的实践了,每个人都已经精疲力竭,在加上这又是最后一个实习,同学们的心情又很躁动,所以能否坚持认真的完成这次课程设计对每位同学来说都是相当大的挑战。每天我都想着偷懒,想着早些放假休息,想逃避,心中的矛盾不断斗争着,我痛苦的挣扎着,煎熬着,跟着老师的节奏痛苦的前行。这俩周来我靠着一个信念支持着,我不断提醒自己:我不能放弃,放弃就意味半途而废!意味着被自己打败!
终于我等到了黑暗后的黎明,心情充满了无限的激动和喜悦。回想起这些日子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付出了很多——血与汗;精力与情感。虽然这次课程设计时间短暂,但是收获的却是沉甸甸的——知识与经验;团结与互助;精神与智慧;师生情与同学情…以下所述是我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收获的体会最为深刻的财富。
1、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在锻炼自己实践能力的同时,巩固和加深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得到了切实的锻炼。
2、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设计过程中,大部分过程都要靠自己去独立完成,自己去查资料,自己设计,自己计算。可以说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这个不断的自己思考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3、团结与合作在这次设计中进一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老师把我们分成好多个组,每个组的课题相同,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同一小组的就可以相互讨论,相互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资料可以相互借用。这样在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提高了每个人的团队精神。
4、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责任的重要性。看到两位老师不辞辛苦的为我们每个人一遍又一遍的辅导,我真的很感动。我想在这次设计中学到的更多的也许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敬业精神。不知不觉一种叫责任的东西正在我的心底生根发芽。
5、这次设计为我们以后从事工艺设计发面的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因为从事设计工艺发面的工作和做课程设计大同小异,如果现在了解了这个过程的来龙去脉,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就不会再感到陌生。
总而言之,这次课程设计是成功的。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同时我们收获了知识和友谊。此外,它也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 于骏一 主编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 崇凯 主编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3 赵家齐 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4 孙本绪 主编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9.11 5 艾兴 肖诗纲 主编 切削用量简明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6 王先逵 主编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二卷 机械工业出版1989
7张龙勋 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8 何小柏 主编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9成大先 主编 机械设计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0 王伯平 主编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11 张福润 主编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12 冯辛安 主编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173气门摇臂轴支座工艺设计说明书(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