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案例(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7-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活 动 , 探 索 新 知 (续) 环节辨一辨: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⑴浙江桐乡是江南水乡。⑵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⑶杭白菊是动物。⑷a、b两条直线平行吗?⑸对顶角相等。⑹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⑺若a2=4,求a的值。⑻若a2=b2,则a=b。 3.命题的结构及命题的改写(改写成 如果。。。那么。。。的形式) (1)命题的结构 师:我们着重来分析上面第六句: 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问:同学们认为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学生:…… 师小结: 命题可看做由题设(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2)命题的改写 师:再来看这个命题: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师:现在你们认为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又是什么呢? (让学生感受到在连结过程中出现了语句不通顺,自然意识到适当增加语词的必要性) (然后再幻灯出示: 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那么这 教师问,学生答 学生说题设和结论,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用“如果…那么….”的形式连结 么。。。的形式的命题的目的: (1)一般的上课思路是直接让学生把一个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学生只是机械接受,没有意识到为什么要把一个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 (2)先出现“如果。。。那么。。。”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在如果。。。那么。。。形式下的命题找题设和结论是非常容易的。而学习命题就要学会找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所以让学生领会把一个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的必要性 (3)而且有些命题找出题设和结论比较困难,那么先以“如果。。。那么。。。”形式呈现,让学生感受到在此形式下找出题设和结论的方便的同时,也自然过渡到非“如果。。。那么。。。”的形式下的同一个命题,让学生在对比的情况下感受到此命题要适当加上一些省略的词语! 此例的编排意图: (1)两直线平行,同浙江省2008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设计 第26页

2 实 践 活 动 , 探 索 新 知 (续) 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1)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的必要性;(2)怎样适当地补充词语。 例题:请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同位角相等。 3. 对顶角相等。 4. 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练一练: 1.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三)合作学习 小组争辉:先阅读,再回答: 观察下列各数: 6=1×2×3 24=2×3×4 60=3×4×5 教师分析,学生尝试 学生练习 位角相等的改写是最基础的,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在第一个命题的基础上,改写第二个命题,让学生感受到一个命题的结论其实也是一个命题,而且让学生明白错误的命题其实也可以改写“如果…那么…”的形式。在形式上也为下一句对顶角相等的命题的分析作好铺垫! 环节3 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合作环节意图: 让学生体会: (1)给名词适当的下定义; (2)怎样找命题,造命题; 浙江省2008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设计 第27页

操 作 演 练 , 内 化 方 法 120=4×5×6 ?? 我们把6,24,60,120这四个数都叫做“连绵数” (1)请观察等式右边,给连绵数下个定义。 (2)探索连绵数的性质: ①“连绵数”一定是3的倍数.请把这个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 ②对两个连续的连绵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会得到一些有趣的结论,根据你的猜想说出一些命题. (3)关于“连绵数”遐想 你能把“连绵数n(n+1)(n+2)”的三个因式n,(n+1),(n+2)和三角形的三边联系,说出一些命题吗? 师小结:定义把名词的含义说清楚,不至于引起歧义;可以从探究名词的属性和相互关系中找到命题,创造命题。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从名词间的属性和名词间的关系中找、造) (3)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环节4 收 获 与 感 悟 师生总结: 环节5 1.必做题:作业本,同步练习 课后 2.选做题: 书本作业题 延伸 3.课外思考:班级中小组进行合作, 尽可能多地发现生活和学习中的定义与布置 命题,并把命题改写为“如果…那么…”作业 的形式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归纳,能够使所学的知识及时归纳如学生的认知结构。 学生记录作业内容 通过作业的布置对本节知识复习和巩固,实现对知识的应用的拓展。 浙江省2008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设计 第28页

设计说明: 1.谈谈我的引入: 本环节设计包含两层意思: (1)已经有的有其明确含义的名词给我们的沟通交流带来的方便; (2)含义不明确的名词给交流带来的不便,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清楚地规定一些名称和术语的意义(下定义),整个过程贯穿三句话:①名字,让素不相识的我们认识了!②名称,让刚刚认识的我们沟通了!③生词,让正在沟通的我们中断了! 过程说明: 由叫同学们的名字,让同学们意识到取名字的必要性(为下面的名称和术语定义必要性作了铺垫) 四同学的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已有的名词和术语给我们的沟通带来的方便(为名称和定义的必要性又做了铺垫) 正方体,三角形,平行线,无理数是学生熟悉的并知道其意义的数学名称,而优弧,劣弧一下子又难倒了学生,这样前后一比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给名词定义的必要性! 在以上几个步骤层层铺垫的前提下,.让学生一步步感受对某些名词和定义的必要,自然引入到定义的教学! 体现了引入新知识的一个重要原则------由自然到必然。 2.谈谈我对定义这部分教学的处理: 本环节设计意图包含三层意思: (1)已经有的熟悉的名称和术语是怎样定义的,定义的句子的形式在一般情况下是怎样呈现的 (2)模仿熟悉的名称和术语的定义给学过的名词下定义 (3)在一段叙述中要会找出名称和术语的定义 (特殊 一般) 3. 谈谈我对从“定义”到“命题”的过渡的处理: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学生下定义,让学生明白其实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学会找出某些名称和术语的定义,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阅读一段关于优弧、劣弧的定义的叙述,目的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一段叙述中找出定义,而这两个词正是情境创设里学生遇到的生词,也是急切想知道其含义的,出现在这里,一是让学生感受到是优弧、劣弧的定义让他们理解了其含义,更体现了定义的必要性;二是教师可从这个环节过渡到让学生根据优弧、劣弧的定义比较如图所示的优弧、劣弧的长,从学生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判断中引入“命题”的教学。 4.谈谈我对难点的处理: 本堂课的难点:对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的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时,学生会感到困难,是本节课的难点. 我的做法是:先出现一个“如果。。。那么。。。”形式的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让学生找题设和结论,然后再把此命题以(全浙江省2008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设计 第29页

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形式呈现,再让学生找题设和结论,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感受以下几点: (1)一般的上课思路是直接让学生把一个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学生只是机械接受,没有意识到为什么要把一个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 (2)先出现“如果。。。那么。。。”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在如果。。。那么。。。形式下的命题找题设和结论是非常容易的。而学习命题就要学会找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所以让学生领会把一个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的必要性 (3)而且有些命题找出题设和结论比较困难,那么先以“如果。。。那么。。。”形式呈现,让学生感受到在此形式下找出题设和结论的方便的同时,也自然过渡到不是“如果。。。那么。。。”的形式下的同一个命题,让学生在对比的情况下感受到此命题要适当加上和怎样加上一些省略的词语! 5.谈谈我对改写成”如果…那么…”命题的例题的处理: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同位角相等。 3.对顶角相等。 4.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改写是最基础的,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在第一个命题的基础上,改写第二个命题,让学生感受到一个命题的结论其实也是一个命题,而且让学生明白错误的命题其实也可以改写“如果…那么…”的形式。在形式上也为下一句对顶角相等的命题的分析作好铺垫! 6.谈谈我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与情感目标的培养,练习里的许多题目都是来自桐乡本土的一些命题,激发学生的“爱我家乡”的情感,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7.谈谈对整堂课的总的想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数学学习是一个经历体验的过程,从整个案例来看, 通过教师引导在非常自然状态下获得新知,又让学生通过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在不断地参与、探究、动脑中获得新的知识,而且很快将新的知识纳入旧知识体系,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知识的形成结伴而行,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体会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体会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在创设情境、问题探究、巩固提高、课后作业中均可以使学生感受本节课知识的多样性,以及课外知识的延续,留给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

浙江省2008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设计 第30页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案例(6)在线全文阅读。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案例(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65284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