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大街。进入21世纪以来,全新的发展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同仁堂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和压力,也使同仁堂别无选择地走上了国际化的发展之路。
自1993年起,同仁堂以品牌、产品技术等无形资产及部分设备、资金入股,逐步摸索出一条以“名牌、技术”投资为主,部分资金投入为辅,以药店为窗口,零售业务为重点,具有行业特点、品牌优势的对外投资模式。至2006年底,同仁堂拥有6家品牌参股25%的海外药店,每年能给同仁堂带来上百万港币的收入。
2004年,欧盟放宽了植物药市场准入“门槛”,首度承认符合条件的中药可获得药品合法“身份”。同年6月,同仁堂在香港购地11700平方米,投资1.5亿港元成立了同仁堂国际有限公司。这是集团设立的首家境外生产基地,集海外生产、研发和营销于一体,志在拓展海外市场。此举打破了陈旧的外贸格局,可以全面了解香港和国际的市场,搜集信息,并快速向国内反馈,按照同仁堂产品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海外市场,加快网点建设等,开始了同仁堂向海外市场的进军。
作为集团全资的海外公司,同仁堂国际不同于一个合资公司或者药店,它负责集团整个海外市场的规划、布局、管理、发展、具体的业务运作、投资及人员派遣等等。成立这样一个国际公司有很多优势,原来在国内投资办海外企业要通过层层审查、报批,这个过程最快也需要3个月时间。而同仁堂把400万美元的资金投到香港,灵活运作,减少了很多繁复的环节,大大提高了效率,成为利用率极高的海外业务平台。
同仁堂国际成立之后,一直致力于拓展海外新市场,开设了更多的零售店、中医医院、配送中心、培训中心、研发中心等多种不同的海外网点,使同仁堂这个知名品牌迅速打入了海外市场,在香港、澳门、英国、美国、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澳洲、韩国等地拥有14间海外公司,而同仁堂在海外设立的零售药店则有22间,其中包括香港5间,以及在英国、马来西亚、加拿大和韩国等地设立的药店。
除了在东南亚华人较为集中的地区开发市场,同仁堂的主要产品因为和西药的治疗理念完全不同而难以被海外消费者接受,也无法通过很多西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体系——中药是难以严格量化分析的药品,而西药有严格的标准系统。为此,同仁堂的工作者们花费好多心血。对部分国人都尚难以接受的大药丸,进行微型化改造,把它压缩成更方便服用的小颗粒;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药品文字、包装的不同要求,设计多种药品名和外部包装;有的国家一年的销售量不到1000箱,就采用小规模生产。在日本,同仁堂迎接了从生产工艺到产品包装的多项挑战,达到了领先国内3~5年的生产水平;而在韩国,同仁堂的牛黄清心丸更是不惜成本,采用最精致的原料进行生产,扎扎实实地立足于障碍重重的韩国中药品
市场;在澳洲、英国等国家,则着重推广同仁堂浓缩片,用严谨的工艺和精美的包装,一举征服对中药毫无概念的欧美消费者。
如今,这个古老的中华老字号每年的出口业务创汇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尤其是2006年上半年的出口创汇,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5.9%;与此同时,同仁堂国际的海外网点又以每年5家药店的速度增长。
同仁堂接下来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发欧盟市场、北美市场和澳洲市场。公司将同澳洲几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对中医产品共同进行研发论证,以便让更多的洋人接受传统中医和中药治疗。公司也有意同欧美一些大公司开展合作,利用它们的全球销售网络,在更高的层次上推销自己。
同仁堂下一步将向海外输出管理和标准,就像麦当劳一样,品牌作规范,然后在海外市场特许加盟,让同仁堂成为全世界的中药店。
(资料来源:根据同仁堂集团网站有关新闻整理)
思考题:
1. 医药企业国际化能给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2. 医药企业走国际化道路可能遇到哪些障碍? 案例解析:
1. 医药企业国际化能给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1)获取更加充足的药物资源。 (2)获取更低的生产成本。
(3)为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寻找新的顾客。 2. 医药企业走国际化道路可能遇到哪些障碍? (1)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2)资金障碍、人才障碍、管理障碍、品牌障碍等。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医药企业管理学光盘-案例辨析等(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