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9.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650.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演示法。
651.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外部分组。
652.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内容型策略。
653.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654.“学会关心”是体谅模式所强调的。
655.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平行管理。
656.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657.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成为迁移。
658.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发展学生能力。
- 16 -
659.小孩子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孩子感知能力不成熟。
660.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幼儿园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基本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实践。
661.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662.小敏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回答老师的提问总是又快又好。又一次,老师提了个问题叫小敏回答,她却答不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小朋友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里咯噔一下,心想:他一定是在说自己,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是在说自己,非常难受。
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你认为小敏的心理问题是常见的强迫症。
663.袁老师中途接手大三班的班主任,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惊醒体育活动时总是叫苦叫累,哪怕运动量没有超出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也是如此,如果你是袁老师,可在全班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664.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住咱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发散思维。
665.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666.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的发展。
667.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668.“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教育漫话》。66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
670.“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终身性特点的要求。
671.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学校绩效。
67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沟通。
673.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告诉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性规律的反映。
674.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675.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社会性功能。
676.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直接经验在课程中的地位的重视。677.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学科课程。
678.教学活动的本质是认识活动。
67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除3等于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80.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一次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81.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复式教学。
682.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非指导教学模式。683.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夸美纽斯。
684.“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相对评价。
685.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686.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687.感受、参加、养成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688.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斯腾豪斯。
689.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加德纳。
690.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示范——模仿式。
691.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都是主体。
69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 17 -
693.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校本课程。
69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695.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696.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学校。
697.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
698.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699.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700.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70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702.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703.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生活即教育。
704.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造新人才与真善美的人。
705.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民主化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706.创新精神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店,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707.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史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708.所谓“自我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709.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710.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
711.建构主义理论中杉树学习的四大要素是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712.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713.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这是迁移则是正迁移。
714.认知结构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
715.奥苏贝尔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716.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桑代克最早提出的。
717.“学校小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不可的通知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教师法》。
718.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通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双赢”协作原则。
71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720.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三至五年。
721.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72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723.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724.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725.劳动质量决定了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726.用饿猫掏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727.学生高级情感不包括归属感。
728.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 18 -
729.根据学习的定义,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属于学习的现象。
730.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动作技能的学习。
731.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言语信息的学习。
732.小明在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智慧技能的学习。
733.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性境是建构主义学习论。
734.联结论是由桑代克提出的。
735.被公认为是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主义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是加涅。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四川省各市县(区)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点大全(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