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戈尔什科夫的国家海上威力论及其现实意义_以海权理论为视角_杨(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这实际上说明,苏联海军执行的是海洋拒止(sea denial)战略而非制海权(sea command)战略。随着核潜艇在数量和能力上的增长而成为苏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击沉核潜艇的能力也在不断增长。于是,对苏联海军其余大部分舰只来说,更重要的任务是保护核潜艇。这就需要把美国的进攻型潜艇和航母阻挡在作为苏联航母活动区域的巴伦支海和日本海之外。此任务虽然艰巨,但总比在大西洋或太平洋的公海上打败美国舰队更可行。这也使苏联海军融入苏联军事理论反复强调的“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整体战略之中。因此,苏联海军的主要任务构成苏战略核力量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的次要任务是支援战区地面部队攻入欧洲侧翼。[14]由于在把海军当成防御性军种使用并且不把夺取制海权当成海军作战的目标,使苏联海军的定位产生错误,并由此在其建设和使用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包括未能充分发挥海军的作用,海军兵力结构畸形,以及对海军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甚至出现了对海军投资越多对苏联国家利益损害越大的怪现象,并因此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二)未能处理好海军与其他军种特别是陆军的关系

在苏联国家领导人和军方高层看来,在防御北约海上侵犯的同时,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信仰下阶级革命的“伟大胜利”,苏联红海军应该随时配合苏联陆军西部集团军几万辆坦克和装甲车以及自行火炮组成的滚滚铁流席卷欧洲。苏联红海军已经被捆绑在强大陆权的战车上。戈尔什科夫据此认为,“有一条原理是不变的,就是只有陆军的实际参战,才能确保胜利的现实性,只有陆军才能巩固战局或整个战争的胜利成果。”[8]由于国家海上威力论对海军作用及其作战任务认识的偏差,造成了严重后果:冷战期间,美国沿欧亚大陆边缘部署了强大的海军力量,几乎控制了全球所有海上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并且通过欧洲和亚洲的驻军及战略盟友从东西两线对苏联形成强大的夹击态势,地缘战略的被动使苏联东奔西突,在对抗中消耗着经济实力,在奋进中瓦解着政治与经济的平衡,在面对综合战略却以单一战略视角的疲于应付中走向失败。[15]这不能不说是国家海上威力论基于苏联陆权战略对海军定位的失误带来的地缘政治方面的失败。

(三)未能处理好海军内部诸兵种的关系

在戈尔什科夫接手苏联红海军的时候,这支近海防御型的海军与美国海军的实力相去甚远。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使苏联迫切需要在短期内建立一支可与美国海军相抗衡的强大海军。然而海军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且建设风险极大的军种。为解决资金短缺、时间紧和快速提高海军战斗力之间的矛盾,戈尔什科夫决定优先建设投资少见效快的兵种。他认为,“与我国敌

对的帝国主义国家拥有庞大的水面舰队和强大的造船工业。甚至仅在各种主要水面舰艇兵力方面,要使我国与敌人达到均势,也需要多年的各种潜力竞赛和耗费大量的物资和资金。在这种情况下,要取得优势是非常成问题的。因为海军由于其发展的特点,占有优势的海军可以以不太大的耗费来保持这种优势。优先发展潜水兵力,便可以使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急剧地增强我国海军的突击能力,给敌国在各个大洋战区的海军主力造成严重的威胁,从而以较少的资金与时间增强了我国的海上实力,剥夺了敌人在反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战争中可能拥有的优势。”[7]关于这些兵种在未来战争中的使用,他也作了详细论述:“现在,在各国海军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那些能够完成摧毁敌人军事经济潜力和打垮敌海上核威力等重要战略任务的兵种。

科学地分析以往历次战争的经验,预测未来战争的性质和帝国主义国家海军的发展方针,可以得出结论,这些兵种就是装备有弹道导弹和翼式导弹的核潜艇,以及海军导弹与反潜航空兵。正是这些兵种,集巨大突击威力于一身,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作战隐蔽性,能够对敌沿海和腹地的军事工业目标、行政中心,对敌海军大洋上的导弹核集群实施突击。”[7]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苏联红海军片面地将潜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作为优先发展对象,导致苏联红海军的大型水面舰艇发展相对滞后。

尽管在70年代苏联红海军大型水面战斗舰艇的建造数量有很大增长,然而对这些舰艇只是保障海军主要突击兵力潜艇展开的主要战斗手段,在现代战争中,大型水面舰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指挥、控制、远离基地的对空防御,实施两栖作战等。[16]红海军所拥有的那些具有强大战斗力的航空母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只是为潜艇提供掩护的辅助装备,而这些舰种本来是可以用来夺取制海权,更好地发挥海军整体效能的。因此,苏联海军因此在兵种结构上存在严重弊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戈尔什科夫在国家海上威力论中一再强调海军建设的均衡问题,而苏联红海军恰恰是一支结构非常不均衡的海上武装力量,这导致苏联红海军虽耗费巨资建设,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此外,戈尔什科夫的国家海上威力论未能解决核战争与常规战争,特别是局部战争的关系,一味将海军建设的重点放在大打和打核战争的理论前提下,没有认识到在相互确保摧毁的核威慑条件下,全面核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常规战争中的局部战争已经成为核时代常见的战争模式。苏联红海军是依照打核战争模式建立的,面对这种新形势则显得作战弹性不足。在80年代莱曼主政美国海军之后,苏联在海洋态势上越来越处于下风。

四、国家海上威力论对中国海军的借鉴意义

尽管国家海上威力论所缔造的苏联红海军随着苏联的解体已经烟消云散,分崩离析,但是该理论的诞生,标志着机械化战争中核时代海军战略已经发展到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国家海上威力论中一些关于海军建设与使用的观点至今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同时又有一支曾经师从苏联红海军而现在又面临转型的海军,如何对国家海上威力论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战略问题。中国与苏联一样,在地缘政治上都是相对海洋地理不利的陆权国家,从军事角度而言都曾拥有一支以近海防御为任务的海军。因此,国家海上威力论对中国海军建设,特别是在中国领导人胡锦涛明确提出中国海军转型之后,有着特殊的意义。笔者认为,国家海上威力论对中国海军转型建设的意义如下:

首先,明确海军建设,甚至是海权建设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国家海上威力论指导下的苏联红海军建设从军事战略的角度而言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就国家战略的角度而言,这支耗资巨大的海上武装力量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且使国家武装力量的建设偏离了重点。从经济角度对社会与军事的成本核算看,海洋贸易与海权的关系是,海上贸易线就是国家的生命线,需要海军来保护,贸易攒来的钱反哺海军建设,海军又是对外贸易必需的先期投资,或成本垫付。[17]苏联的经济并不依赖于海外贸易,发展远洋海军在经济上缺乏原动力,最终不能长久。而中国的情况则与苏联恰恰相反,采取外向型经济的中国不仅在GDP方面排名世界第二,在外贸总额上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并有大量的海外政治经济利益需要保护。可以说,中国是当今世界发展远洋海军原动力最为充足的国家之一。因此,未来的中国海军建设在国家战略层面将会得到明确而有力的支持,原因很简单:建立强大的远洋海军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其次,变革军种战略。人民海军建立之后,出于当时国内外形势以及海军实力的考虑,一直是奉行“沿岸防御”的战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正式提出“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所谓近海防御,是指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海军的作战海区主要是第一岛链和沿该岛链的外延海区,以及岛链以内的黄海、东海、南海海区。这一战略属于区域防御型战略,具有自卫和防御的基本性质,其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及海洋权益,应对海上局部战争,遏制和防御来自海上的侵略,维护亚太地区和平。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海军的发展,作战海区将逐步扩大到太平洋北部至第二岛链。[18]这两种海军战略都是时代的产物,应该说是比较好地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军事及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往的海军军种战略已经不能满足国家战略以及国家利益的需要。具体来说,随着现代远程打击兵器的发展,地理方面的制约因素不断下降,其打击纵深不断扩展。无论是沿岸防御还是近海防御,已经不能有效应付这种挑战。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加入全球化进程的步伐开始加快,与此对应的是国家海外利益开始成为国家战略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沿岸防御和近海防御战略显然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另外,海军是一个进攻型的军种。根据海权论创始人马汉的理论,海军守势战略往往导致指挥的互不统属,而且越是倾向于本土防御的战略,海军越面临被分割的命运。海军兵力的突出特征乃是机动性,而消极防御大的突出特征则是固定性,所以这种海军战略的结果将彻底抹杀海军的战略优势。战争中防御的存在就是为了进攻能够随意进行。[19]而美国海军的转型也对沿海防御战略提出了挑战。自1992年以来,美国颁布了一系列海军转型文件:其中包括:1992年9月的《由海—为美国海军进入21世纪做准备》战略白皮书,[20]1994年10月的《前沿存在——

向陆——

—由海向陆》战略白皮书,[21]2002年的《海军转型路线图》[22]和《21世纪海上力量》[23]发展构想,2006年的《海军作战概念2006》文件,[24]2007年的《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25],2010年的《海军作战概念2010》文件[26]等,既指出了美国海军的转型方向,也涵盖了海军新战略的具体内容。美海军转型计划的一大特点就是重视沿海作战,将其兵锋直指欧亚大陆挑战美国地位的地区大国的沿海地区,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战斗群的作战半径对沿海陆地有强大的控制能力。全球有88%以上人口的地区和80%以上的国家首都距海洋不超过1000千米,而美国海军常规巡航导弹攻击半径达1300千米,至少可以覆盖全球80%以上的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全球有75%的中心城市距海岸不足240千米,而美国海军舰载飞机攻击半径超过600千米,至少可以覆盖80%以上重要战略目标,全球有60%的重要城镇距海岸不足40千米,而美国海军终

成对地攻击导弹射程可达80千米以上,至少可以覆盖60%以上的重要目标。[27]中国自然也是目标之一。这样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作为二次核打击力量主体的潜艇部队因此被堵在沿海浅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知识文库论戈尔什科夫的国家海上威力论及其现实意义_以海权理论为视角_杨(3)在线全文阅读。

论戈尔什科夫的国家海上威力论及其现实意义_以海权理论为视角_杨(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fanwen/136913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