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制定康复治疗计划与方案。
3.学生每2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一人扮演患者,一人扮演治疗师,练习颅脑损伤患者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方法。
(二)实训内容
1.颅脑损伤的康复功能评定
(1)严重程度评定:常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盖尔维斯顿定向力及记忆遗忘检查(Galveston oriengtation and amnesia test,GOAT)等方法来确定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2)认知功能评定:评定主要涉及记忆、注意、思维及成套测验等。 1)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分级:可用Rancho Los Amigos(RLA)认知功能分级。
2)认知障碍的成套测验:普遍采用的有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CSE)、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评定(LOCTA)。
3)注意功能的评定:视觉和听觉注意的评估方法有:视跟踪和辨认测试、数或词的辨认测试。
4)记忆功能的评定: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Rivermead 行为记忆测试(RBMT)、临床记忆量表。
5)思维的评定:可用选自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中某些分测验
6)失认症的评定:包括单侧忽略、疾病失认、视觉失认和Gerstmam综合征等的评定。
7)失用症的评定:可通过模仿动作、执行口头指令情况进行评定。 8)严重认知障碍的评定:可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来检查。 (3)情绪障碍评定:对于患者的抑郁,可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对于焦虑,可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
(4)行为障碍评定: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 (5)运动功能评定:
(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可用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社会功能活动问卷(FAQ)。
(7)言语功能评定
(8)颅脑损伤预后评定:可采用综合评定量表进行评估。 (9)颅脑损伤结局评定:常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 2.记录评定结果并进行分析。 3.确定康复治疗目标。
4.根据康复治疗目标,针对康复分期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具体方法: (1)急性期康复:①床上良肢位摆放;②综合促醒治疗;③保持呼吸道通畅;④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⑤尽早活动;⑥物理治疗;⑦夹板和矫形器的使用;⑧高压氧治疗;⑨支持疗法;⑩躁动不安的康复处理。
(2)恢复期康复:①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注意障碍的康复训练(猜测游戏、删除作业、时间感、数目顺序);记忆障碍的康复治疗(内部策略和外部策略帮助记忆及环境适应)、思维障碍的康复训练(提取信息、排列顺序、物品分类、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计算和预算)、失认症的康复治疗(单侧忽略、视觉失认、Gerstmam综合征)、失用症的康复治疗(结构性失用、运动失用、穿衣失用、意念性失用);②行为障碍的康复治疗.
(3)后遗症期康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矫形器和辅助器具的应用、认知、言语等障碍的功能训练、职业训练等。
【注意事项】
1.注意做好颅脑损伤的常识宣教。
2.在对患者评定和治疗中注意作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3.在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操作中注意安全。 4.注意心理康复,消除患者的顾虑。 【实训报告】 写出本次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要求:①实训目的与要求;②实训所需仪器设备;③实训步骤和内容:重点记录康复评定方法及评定结果,详细的康复治疗方案;④注意事项;⑤实训体会。
思考题:
1.如何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康复分期?各期的康复目标?
( 陆建霞 )
实训三 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
【实训目的】
1.掌握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评定,临床分型以及各型治疗方案制定。 2.熟悉脑性瘫痪儿童康复的注意事项。 【适应证】
各种类型的脑性瘫痪儿童。 【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但合并有癫痫、感染、骨折、疝气、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要在疾病控制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年龄较大,关节挛缩较重,经系统康复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建议手术治疗。
【主要仪器设备】
治疗床、模拟患儿(可用布偶娃娃代替,或者同学之间模拟操作)、拼图、色彩书、量表、笔等。
【实训方法和内容】 (一)实训方法
1.学生分组对提供的脑瘫病例进行分析讨论。讨论内容:脑瘫的临床分型、功能障碍特点、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方法、预测康复结局。
2.制定康复治疗计划与方案。
3.学生每2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一人扮演患者,一人扮演治疗师,练习脑瘫患儿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方法。
(二)实训内容 1.临床分型
(1)脑性瘫痪的分型
脑性瘫痪的分型
根据运动障碍特点分类
痉挛型(spasticity) 手足徐动型(athetosis)
根据瘫痪部位分类
单瘫(monplegia) 截瘫(paralegia)
弛缓型(atonia) 共济失调型(ataxia) 震颤型(tremor) 混合型(mixed)
无法分类型(unclassified)
偏瘫(hemiplegia) 三肢瘫(triplegia)
四肢瘫(quadriplegia or tetraplegia) 双偏瘫(double hemiplegia) 双瘫(diplegia)
(2)常见脑瘫类型的临床表现
1)痉挛型: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主要是屈肌张力增高,表现为各大关节的屈曲、内收内旋模式。被动运动时有“折刀”样改变。关节运动范围变窄,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2)手足徐动型:表现为运动障碍,非对称性姿势异常,难以用意志控制的全身性不自主运动。颜面肌肉、发音和构音器官受累,肌张力变化。
3)弛缓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关节活动幅度比正常儿大,抬头无力,坐直或者站直困难。多见于脑性瘫痪的早期。幼儿期以后往往会发展为其他型,尤以手足徐动型多见。
4)混合型:指脑瘫某两种类型或某几种类型存在于一个患儿的身上。如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患儿同时伴有手足徐动的表现。
2.康复评定
(1)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
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
项 目
自我照料 (1)进食 (2)修饰 (3)洗澡 (4)上身穿着 (5)下身穿着 (6)用厕
评 分
项 目
(10)进出厕所 (11)进出浴盆和淋浴间 行走
(12)步行/轮椅行 (13)上下楼梯 交流
(14)理解(听觉和视觉理解)
评 分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疾病康复》实训指导总(全)+脑卒中康复(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