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中典型零件的设计制造及工艺
第二章 数控加工工艺性分析
2.1零件毛坯余量的确定
零件在进行数控铣削加工时,由于加工过程的自动化,使用余量的大小,如何装夹等问题在选用毛坯时就要仔细考虑好,否则,如果毛坯不适合数控铣削,加工将很难进行下去,根据经验,列举以下几点:
2.1.1分析毛坯的加工余量
该图的毛坯采用铝合金,且达到要求。所以图2-1采用206×206×66(mm)的毛坯尺寸进行加工,由于该件是铸造件,须考虑用到砂型误差、收缩量及金属液体流动性差不能充满型腔等造成余量不均匀,此外,毛坯的扭曲变形量的不同地方造成余量不充分,不稳定,因此,要采用数控铣削加工,其加工面均有充分的余量。
2.1.2分析毛坯的变形及余量大小均匀性
分析毛坯加工中与加工后的变形程度,考虑是否采用预防性措施和补救性措施,是对零件加工变形的一个重要保证。如对于厚铝合金板,经淬火时效后很容易在加工中与加工后变形。这时最好采用经预拉伸处理的淬火板坯,对于毛坯的余量大小及均匀性,主要是考虑在加工时要不要分层切削,分几层切削。自动编程时,尤其重要。
2.2零件图的分析
2.2.1零件图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分析
由于加工程序是以准确的坐标点来编制,零件的视图应足够、正确及表达清楚,并符合国家标准,尺寸及有关技术要求应标注齐全,图2-1中有圆弧相切,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较明确。
2.2.2零件技术要求分析
零件的技术要求主要指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及热处理等。这些要求在保证零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应经济合理。过高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会使工艺过程复杂,加工困难,成本提高。图2-1中要求最高尺寸公差为0.03mm,该零件最高精度等级为IT8级,被测表面与基准表面之间的平行度公差为0.002mm,表面粗糙度值全部为Ra1.6或Ra3.2,数控铣削加工经粗、精加工可达到IT9-IT7级,表面粗糙度可达到Ra3.2-Ra1.6,故比较容易加工,但加工时如果装夹不当极容易产生振荡,如果定位不好可能会导致表面粗糙度值增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数控铣中典型零件的设计制造及工艺毕业论文(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