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网购要省钱,就选给惠网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4. 学前教育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是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5.学前教育中的发展适宜性原则就是年龄适宜性。(×)
6. 学前教育中的启蒙性原则是指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 (√)
7. 学前教育中的综合性原则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紧扣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
8.学前教育中的活动性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9. 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10. 关键期的概念最早是从儿童的心理实验研究中提出来的。奥地利儿童学家洛伦兹提出来的。(×)
四.概念题
1.儿童发展:就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2.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是幼儿通过与其他幼儿和教师的共同生活,以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奠定一生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态度和能力的地方。
3.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是由幼儿园承担的、由专职幼教工作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在园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4.儿童发展关键期: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兹提出来的,最早是从动物的心理实验研究中提出来的。儿童“关键期”指在儿童在某一时期,对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敏感,也比较容易学习,心理上某个方面发展比较迅速。而错过敏感期,学习起来较困难,发展也比较缓慢。 5.学前教育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学前教育机构提出的幼儿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的统一指导思想。
6.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等。
7.社会本位儿童观:在古代,人们之所以重视儿童,是因为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 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根本的生存权都 得不到保障。
通过给惠网到淘宝、京东、卓越、当当、聚划算、美团、一号店等8 500多家商城购物均可获得返利。返利比例高达5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学前教育学》练习题参考答案(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