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角色。如在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阶段,各级政府通过对民品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财政贴息,带动了更多的银行配套贷款,调动了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信心和积极性,实施了一大批技术改造、高科技产业化和装备的国产化项目,启动了一批对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安排了一批可大量替代进口、扩大出口的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大中型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4)消除“排挤效应”。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政府采取增加公共工程支出的措施,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条件下,公共工程支出的增加,会直接增加对货币的需求量,从而引升市场利率水平,利率的提高会加大私人部门的融资成本从而导致私人投资的萎缩,这就是所谓的挤出效应。如果对私人部门给予补贴,就可以降低私人部门的融资成本,消除这种排挤效应,增强民间投资的意愿,加快民间投资的恢复和增长。
(5)稳定社会经济。在我国的财政补贴中,出于社会经济稳定的考虑往往是首要的目的。如对于企业的亏损补贴,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在产业调整中,稳定被调整的产业的收入并诱导其进行更积极的调整;对平抑农产品价格周期波动的部分,显然也是用于稳定这一目的;对居民支付的各类价格补贴,是用于弥补居民因调价所带来的收入损失,基本的功能也是保持社会与经济的稳定。
5.试述如何进行税式支出的预算控制。 世界各国对税式支出进行预算控制的做法有三种类型:
(1) 税式支出的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是指政府在实施某项政策过程中,只是在解决某一特殊问题时,才利用税式支出并对此加以管理控制。例如,政府为了给某一地区、某一部门或某一行业提供财政补助时,可能要用税式支出或者现金支付。当决定用税收支出时,才把它作为一项措施加以利用,并对其放弃的税收收入进行估价。因此,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许多国家中,对税式支出的监督与控制是临时的,没有形成制度。
(2)建立统一的税式支出账户。统一税收支出账户是对全部税收支出项目,按年编制成定期报表(通常按年度编报),连同主要的税式支出成本的估价,附于年度预算报表之后。在加拿大和美国,这些账目实际上被合并于国家预算分析过程之中,构成整个国家预算分析的一部分。
(3)临时性与制度化相结合的控制方法。是介于前两种方法之间的一种折衷方法,即只对那些比较重要的税收减免项目,规定编制定期报表,纳入国家预算程序,但并不想把那些被认为是税收支出的项目与“正规的”或“基点的”税制结构区分开来,亦即并不想建立起独立的税收支出体系。赞成使用这一方法的理由是:对于一项特定的税收减免,是属于税式支出,还是属于正规的税制结构,很难区别开来;在实践中,连续完整地估价税收支出成本也是不大可能的,即使是在税式支出统一账户之内,对于一些项目的归类也非易事。这些困难,尤其是在区别正规的税制结构与税收支出上存在的困难,使某些国家宁愿公布一个明确的税收减免项目目录,也不愿将这些税收减免项置于特别开支方案中,因此,列入目录的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财政学练习题答案(1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