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大家复习所用,望有所帮助
相对湿度: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数。相对湿度能够直接反映空气距饱
和时的程度和大气中水汽的相对含量,在气候资料分析中运用很广
露点温度:湿空气等压降温达到饱和的温度,简称露点。根据露点差(即气温和露点的差)
可以判断空气的饱和程度。 差值越大,相对湿度越低 。气温降低到露点,是水
汽凝结的必要条件 。露点温度完全由空气的水汽压决定, 气压一定时,它是等
压冷却过程的保守量。空气一般未饱和,露点常比气温低。空气饱和时,露点和
气温相等。
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水汽的过程
蒸发条件:实际水汽压e与饱和水汽压E的对比:当e<E时,蒸发进行;e>E时,蒸发停止,
并可能产生凝结;e=E时,处于动态平衡
影响蒸发的主要因子:水源;热源;饱和差:蒸发速度和饱和差成正比;风速与湍流扩散:
大气中的水汽垂直输送和水平扩展能加快蒸发速度
凝结:水汽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凝结条件:实际水汽压e与饱和水汽压E的对比:水汽达到饱和与过饱和;存在凝结核。 水汽达到饱和与过饱和: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冷空气移到暖水面上;水汽含量不变,空气
冷却
凝结核:空气中吸湿性的质点,水汽凝结的核心。作用:对水汽的吸附作用;增大水滴,
利于水汽继续凝结
水汽的凝结现象:(一)地表面的凝结现象: 1露与霜2雾凇和雨淞;(二)大气中的凝结
物:1雾2云
露与霜:当气温降低到露点以下时, 水汽凝附于地面或地面物体上。温度在0℃以上,水
汽凝结为液态 ,为露,反之,凝结为固态,为霜。
霜期:自初霜日起至终霜日止的持续期。
雾:是飘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物理现象 ,可
清洗空气中的一些粒子或气体污染物; 由于雾是在近地面气层非常稳定条件下产生的,这种条件下,污染物不易扩散,因此雾的出现可能造成不利的地面空气污染情况
雾的形成及种类: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温度冷却;存在凝结核;贴近地气层中的水汽压大于其饱和水汽压时,水汽凝结成雾。
(1)辐射雾: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气层变冷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 。形成条
件:空气中水汽充沛;风力微弱;晴朗少云;大气层结稳定 。辐射雾在大
陆上最为常见,尤以山谷、盆地为多,晴天傍晚。出现预示着白天晴好。
(2)平流雾:暖湿空气流经冷下垫面而逐渐冷却形成的雾,称为平流雾。 形成条件:下垫
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暖湿空气的湿度大;有适宜的风向核风速;层结
较稳定。平流雾的范围广,而且深厚,只有适宜的风向、风速,常可坚持很
久。但只要暖湿空气来源中断,雾则立即消散。我国沿海春夏季节的海雾,
即是平流雾
(3)蒸汽雾:冷空气移动到暖水面上形成的雾。 可在一日中任何时间形成,也可终日不散。
北冰洋的冬季较为常见。 深秋或初冬的早晨,见于河面,湖面的轻雾
(4)上坡雾:潮湿空气沿山坡上升使水汽凝结而产生的雾,称为上坡雾。潮湿空气必须处
于稳定状态,山坡坡度也不能太大,否则就会产生对流而形成层云。在我国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东部经常出现
(5)锋面雾:发生于锋面附近的雾 。主要是暖气团的降水落入冷空气层时,冷空气因雨滴
蒸发而到达饱和,水汽在锋面底部凝结而成。江淮一带梅雨季节常常出现锋面雾降
水的形成:雨滴下降速度超过上升气流速度 ;雨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前不完全被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武大地理学复习资料(最全,非考点已删)(1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