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大家复习所用,望有所帮助
特点:规模较小,维持时间短暂,但对大气中热量、水分、固体杂质的垂直输送和云雨形成、
天气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流的水平尺度多在0.1~50km,是温暖的低、中纬
度地区和温暖季节经常发生的空气运动现象
系统性垂直运动:由于水平气流的辐合、辐散、暖气流沿峰面滑升,以及气流受山脉的阻滞等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大范围、较规则的上升或下降运动
特点:
垂直运动速度很小,约为1.0~10.0m/s;
范围很广,并能维持较长时间;
对天气的形成和演变产生着重大影响。垂直运动往往和天气系统相联系,如高压、
低压、槽、脊、锋面等有密切关系。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运动的总称,是形成各种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素,并制约较小规模的气流运动,是各种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背景条件 。分为全球环流,季风环流,局地环流。
(1)全球环流:全球气压带;行星风带;径向三圈环流;高空西风带的波动和急流。
全球气压带:热力和动力因子作用下,由地表气温的纬度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气压的水平分布
呈现规则的气压带,且高、低气压带交互排列。 实际的气压分布,不仅因纬
度而不同,而且因海陆而不同。
1赤道低压带:赤道附近,终年受热,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到高空向外流散,导致气柱
质量减少,低空形成低压区
2副热带高压:从赤道上空流向两极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流向逐渐趋于纬线方
向,阻滞着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向高纬流动.空气质量增加,形成高压带
3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是一个相对低压带
4极地高压带:两极地区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积聚在低空,而高空伴有空气辐合,
导致气柱质量增加,在低空形成高压区。
行星风系:不考虑海陆和地形的影响,地面盛行风的全球性型式称为行星风系
全球地面行星风带主要包括三个盛行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信风带:南北纬300—350附近副热带高压和赤道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从副热带高压辐散的一部分气流便流向赤道,因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北半球形成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其位置、范围和强度随副热带高压带作比较规律的季节性变化。由于可以预期在一定季节海上盛行的风系,称为信风,也称贸易风。
西风带:南北纬350~600之间,因副热带高压与副极地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从副热带高压辐散的气流: 一部分流向高纬度,因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变成偏西方向即西风。在北半球地面风是西南风,而南半球是西北风。西风带内吹各种方向的风,但以西风占支配地位。 西风带内,常见速度极快的气旋性风暴。
极地东风带:自极地高压向外辐散的气流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变成偏东风,故称此名 经向三圈环流:
一圈环流: 假设地球不自转;且表面均匀;由于赤道和两极受热不均,赤道上空的空气流向极地,低层气流自极地流向赤道,补偿赤道上空流出的空气。
三圈环流: 地球自转; 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南北半球分别形成三圈环流。
信风环流圈:暖空气在热带上升,到高空向高纬输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气流向东偏转,
出现高空西风。空气在副热带纬度下沉,分为两支:一支流向赤道,在低纬
地区形成闭合环流。 是一个直接的热力环流,约占30个纬度。
中纬度环流圈:地面是在副热带纬度下沉往高纬的分气流; 高空是极锋地区被迫抬升气流
的分支; 两者共同形成了一个中纬度环流圈,中纬度约35~45°地带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武大地理学复习资料(最全,非考点已删)(1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