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大家复习所用,望有所帮助
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 则向左偏。 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 都有密切的关系。 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造成赤道和低纬区海面上升,中高纬度 区海面下降。
地球公转:地球按一定的轨道绕太阳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太阳位于椭圆两个焦点之一 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9.5秒):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的连线与
地球轨道的交点的时间。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地球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
近日点:地球最接近太阳的位置(大致1月3日);
远日点:地球最远离太阳(大致7月4日)
太阳的视运动:太阳在天球上的运动。
黄道:太阳视运动的路线。
黄道面:黄道所在的面,与地球轨道面重合。
春分点和秋分点:天赤道和黄道面相交的两个点。
黄赤交角:地球赤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约为23°27′)。
四季的更替: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使太阳光线直射的范围在23°27′N和23°27′S之间
作周期性变动,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
春分日和秋分日:
春分日(3月20或21日)和秋分日(9月22或23日)时,太阳光线与地轴垂直。
阳光直射赤道;阳光照射圈(即昼夜分界的晨昏圈)正好切过两极;
所有纬线圈都被晨昏圈等分为二,因此南北半球各纬度上的白昼和夜晚长度都是12小时。
冬至日:
太阳直射23°27′S线(南回归线),切过南极圈 (66 °33 ′S)
南极圈出现极昼,北极圈出现极夜;
北半球夜晚比白昼长,南半球相反;
愈向两极,昼夜长度愈悬殊。在赤道两侧的相应纬度上,昼夜相对长度恰好相反。
夏至日:与冬至日相反,最后一条换成赤道两侧的相应纬度上,昼夜相对长度也恰好相反。
地轴:地球南北极的连线,即地球自转的轴线。
地心:地轴的中点
赤道:通过地心并和地轴垂直的平面与地表相交而成的圆。
纬线:与地轴垂直的面和地表相交的线。
纬度:某地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
经线圈:所有通过地轴的平面和地球表面相交的圆。每个经线圈都包含两条相差180°的经
线,一条经线只是一个半圆弧。 本初子午线:穿过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
经度:某地的经度,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本初经线之间的角距,是过该点的子午面与本初子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武大地理学复习资料(最全,非考点已删)(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