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大家复习所用,望有所帮助
月球的公转:月球绕地运动的一个周期。
– 朔望月:月心连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连线的时间(29日12时44分3秒); – 恒星月:月心连续两次到达同一恒星方向(27日7时43分11.4秒);
– 交点月:月心连续两次通过黄道与白道两交点之一(27日5时0分35.8秒)。
月球自转周期:一个恒星月;月球自转与公转“同步”,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自转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地球形成潮汐,尤其是海洋潮汐
月相:从地球上看,月球明暗两部分的对比时刻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循环的。
月相的形成:在太阳的照射下,被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月相变化主要由日、月、地三者的
相对位置决定的,取决于:太阳照射月球的方向;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
:地球是一个两极比较扁平、赤道部分相对突出的椭球体;大地测量中用平均
海平面(大地水准面)来表示的、平滑的封闭曲面。 通过赤道的地球直径比
通过两极的直径长42.5公里。
地球形状意义:
1、当平行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时,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不相同。
2、地球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正午高度角有规律地从南北纬23°27′
之间向两极减小
3、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暖的程度按同样的方向降低,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
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气候、植被和土壤等)的纬度地带性分布
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巨大质量和体积,使其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
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
地球的自转:地球本身的旋转。旋转轴是地轴,地轴通过地球的中心。
自转方向:在北半球看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反之),将其定义为东。
自转证据:傅科摆;不同纬度上,摆动平面每小时偏转的角度α等于地球每小时自转的速
度与所在纬度正弦的乘积;
自转速度:自转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处都是每日360°,即每小时15° ;赤道上线速度最
大,为464m/s,到60°N和60°S处几乎减少一半,到两极则为零。 不同纬度的
线速度L: L=464*cosψ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长期变化趋势:变慢(潮汐作用);季节变化:周年变化(由季风变
化引起);半周年变化(由大气潮汐引起);不规则变化:地球内部和
外部的物质移动及能量交换导致。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武大地理学复习资料(最全,非考点已删)(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