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用不同感官所认识的物品,物品特点和认识的方法。 用眼睛看:可以识别物体的大小 形态 颜色和方位。 用鼻子闻:可以识别物体的气味。
用舌尝:可以识别物体的味道,如甜 酸 苦 辣 咸 并能区别味道是单一的还是复合的,以及味道的浓度。
用手摸:可以识别物体的冷热,大小,形状,光滑与粗糙。 教师小结:眼睛 耳朵 鼻子 舌头 都是人的感觉器官。人的感官能帮助人们分辨不同特征。在用感官认识物体时,眼按照一定顺序进行。
3 室外分辨周围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谈话:刚才,同学们运用不同的感官认识了物体,也分辨出我们准备的不同物品。接下来 我们要走出教室,到优美的校园了感受一下周围的植物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教师与各小组同学开开心心进行室外观察 记录 区分植物不同与相同的活动。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注意安全,并及时给予指导,提醒学生做好记录。
记录表 不同地方 叶子大小 叶子形状 叶子气味 向日葵 柳树 松树 小组交流自己发现与收获
引导学生说出运用那些感官与手法,比较出植物哪些方面的不同与相同。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鼓励。
扩展活动
通过课件示展图片;用听诊器 显微镜观察细胞 用望眼镜观察星空。动员 要求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延伸感官的仪器,同学们课下继续查阅探究学习,可以上图书馆或上网查询,应认识运用科学工具和科学技术对改进同学们学习生活作用。然后,写一份调查报告,到时候全班开一个交流,展示会。
教学反思:
5 给文具分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一定的标准给文具分类。 2、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应。
3、运用学到的分类方法,选择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分类。 重点难点:
学会确定分类的标准。 课前准备:
到学校附近的文具店调查文具是怎样分类摆放的,并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我们对学校周围的文具店进行了调查,同学们收集了好多的相关信息。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你们的调查情况。
(学生交流调查情况)
2、通过课前的调查,你有什么发现? 能不能具体说一说?
(比如说所有铅笔放在一起,不同花色的文具盒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笔袋和文具盒靠得很近。等)
师:为什么他们会靠得很近? 师:谁还有补充?
师:同学们调查得很仔细,获得的信息特别多,而且很有价值。这节课你想不想也当一回商店的老板,也来给文具分分类呢?
(板书课题:给文具分类) 二、给文具分类 1、自由分类
师:下面请各小组对带来的文具进行分类,看看能用几种方法,哪个小组分类的方法最多。
(学生动手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2、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用了多少种方法? 师:还有哪些分法?
(按新旧来分类。按笔芯的颜色分类,如红芯的一类,蓝芯的一类,黑芯
的一类。按笔油剩的多少来分类。按笔的质量来分类。按一次性的和非一次性的来分类。按塑料的和金属的来分类。)
师:也就是按质地来分类。 能按外型来分类吗? 3、方法梳理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种的分法,数没数具体有多少种? 师:分出的结果一样吗?
师:每一种分法的结果不一样,为什么? (因为不是按照同一个标准来分的。)
师:那你认为分类时首先应该做什么?
(首先要知道自己想根据什么来分类)
师:对,也就是先要确定一个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板书:确定标准) 4.总结提升 师:刚才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给文具进行了分类,谁能说一说分类有什么好处?
(容易找到,节省时间。如果买东西的人多,商店老板可以很快找到顾客要买的东西,提高效率,能挣更多的钱。美观好看。分类也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师:你怎么知道的?(强调为什么分类也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一种丰富)
师:不错,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三、科学与生活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分类? 师:这样有什么好处吗? 师: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分类?
(如:垃圾分类,有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之分,有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之分,有固体垃圾、气体垃圾和液体垃圾之分)师强调:垃圾分类是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方法,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环保意识,还有哪些地方有分类?引导回忆去图书馆有什么发现?
(图书馆的图书也有分类。分为少儿读物、文学作品、中国小说、外国小说,科技类图书、科幻类图书、及世界名著等。)
师:图书馆的图书还有其他分法吗?
生:有的分为少儿读物、文学作品、技术类、工具类等等。
四、拓展活动 师:生活中的分类简直太多了。假如生活中没有分类,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师: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分类。药店的药品有分类,食品店的食品有分类,服装店的服装也有分类,他们是怎么分类的,你注意过没有?课后去再去调查,了解一下他们是怎么分类的,为什么那样分?
六、教后反思:
6 哪杯水热
一、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它是什么》一课的学习,初步学会了运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辨认,认识了一些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软硬、冷热等等,知道了感官的作用。生活中学生还会产生谁更大、谁更重、谁更硬、谁更热等问题。在用感官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时候,寻找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就有了必要。本课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工具惊醒观察,使学生认识到使用工具测量比利用感官判断更有效。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初步学会运用简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量记录。
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意识到人们在不断地运用已有的科技知识和发明创造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条
3、认识各种问堆积;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做简单记录。
三、教学准备:温度计、杯子、筷子、扇子、秒表等。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
难点: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知道物体的温度?
(二)学习新课:
1、感官判断水温的高低。教师出示两杯水,提出问题:“哪杯水更热?” 学生根基自己已有经验,运用感官来进行判断。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到底哪杯水更热呢?”
学生阅读资料卡,或观看投影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了解温度以及温度计的相关知识。
(1)温度的认识。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来表示。
(2)怎样测量物体的温度?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2、测量水的温度。在初步学会测量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刚才的测量结果。教师适时地通过温度计投影,结合释放使学生认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并熟练掌握温度的读、写。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进行一些读写训练。教师给学生提供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一个空杯子,提出问题:“利用它们,你能测量出几个不同的温度?”
学生经过讨论,实验。
3、哪杯水更热?在学习了正确的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之后,学生再一次进行测量活动,这次测量还是刚上课时用感官判断的两杯水,教师要及时提示学生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并提醒学生做好测量记录。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判断出哪杯水更热。
4、比较哪杯水温度更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使水的温度降得快?”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并采用各种方式降低水的温度。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学生汇报交流。在告一段落的时候,教师提问:“怎么知道哪杯水温度更低呢?提示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使用温度计测量后再进行比较。学生自己控制时间,然后学生开始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教师进行指导。测量结束时组织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测量的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新的认识。
5、自由活动: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你会使用温度计吗?你想测量哪些物体的温度?”
给学生一个充足的自由空间,由学生自由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测量,以使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温度计,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认识,为今后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