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我解决了哪些问题?
我对雨量器进行了哪些改进设计? 我还想弄明白哪些问题?
师:大家课后可以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一下研究。下节课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计带好材米和工具,我们一同做一个自己的雨量器。
教学反思:
18 我的风向仪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创造性的制作简易的风向仪。 2、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造能力。 3、使用自己的风向仪观测风向。 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的制作风向仪。 课前准备:
细木条两根,卡纸一张,剪刀,小木块,钉子一枚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进行了天气的观测和记录,但有的同学的观测纪录不够准确。如果我们能够借助一些仪器的帮助,那我们的结果就会精确许多。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种气象仪器——风向仪。
2、出示风向仪,说一说:风向仪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
3、说一说,风向仪式怎样测风向的? 学生自由发言
4、讨论:如果让我们来制造一个风向仪,我们要怎样来做? 分组讨论
5、集体交流讨论结果。
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交流
6、教师简单评价后,指导学生制作风向仪。 学生自由制作,同位可以协作。
7、风向仪做好了,我们把它拿到操场上去测一测风向吧。 学生各自到操场测风向。
8、说一说,自己制作的风向仪怎样?有怎样的优缺点? 学生先分组交流,再推荐有代表性的几个同学发言。 9、教师作简单的指导性总结。 填写好评价卡。 教学反思:
19 一周的天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一周天气情况有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善于与人合作的积极情感,知道搞科学必须尊重事实。 3、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情况是非常艰苦的,但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二、活动准备:
观察天气情况的记录表。各种统计表格的投影片或课件,天气预报的录像。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 谈话:关于天气情况大家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记录了。你们记录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们是怎样记录的?
学生汇报,并展示记录表.给予学生充足的汇报时间。 讲述:像我们这样的记录,如果拿给别人看,别人会有什么感觉? 把我们的记录整理整理,画成表格或其他形式,将这个月的情况记录整理在一张纸上,别人看起来就方便多了.
(针对学生的记录,让学生自己发现记录表的杂乱,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主动提出整理资料的问题,便于学生在下面的活动中主动探索,有目的的进行活动。)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讨论整理方案。 1、讨论整理资料的方法。
提出问题:该如何整理我们的记录呢?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整理的方法,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对资料整理方法进行提示、指导,如可以将气温、风力、风向、降水、云量等进行分类,利用表格、曲线图等方法进行整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会创新性地解决处理问题。) 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们制定了什么样的方案?如何利用你们的方案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学生交流。尽量让学生将他们所讨论的方案都讲出来,要引导学生重点讲清楚本组方案的使用方法及优点.便于学生比较、选择和使用。
小结:同学们的整理方案很丰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借鉴。我们在整理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我们整理风向时,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出示例子),整理气温可以采取曲线图的形式(出示例子),整理降雨量、云量、风力等可以采取图表式(出示例子),等等。
(教师边讲边出示准备好的各种图表,以加深或规范学生的方案),
例一:风向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整理:
风向 日期 西风 西北风 南风 ?? 例二:气温可以采取曲线图的形式整理。例三:降雨量可采取图表式整理。 教师提示,在制作图表时,一定要在表的上面或下方注明整理的时间和整理人,便于以后查找和使用。
2、学生整理资料。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整理的资料,小组之间进行评价,教师恰当进行评价。 3、学生对整理后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教师参与学生的分析。
学生交流分析数据后所获得的结论,尽量让每个小组都上台展示交流,尽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教师将学生整理的天气情况表有针对性的展示于黑板上。
(通过让学生自己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使学生获得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并从中获得一周的天气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能力。)
活动二:总结一周的天气情况。
小结:大家对一周的天气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讲解。你们发现一周的天气情况在各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小组同学讨论讨论。学生讨论、思考,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提问:谁愿意象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那样,把上一周的天气情况向大家做一个总结汇报?
学生结合自制图表到讲台前进行交流。 小结:我们再看看本周天气预报是怎样的? 播放一周的天气情况录像。 (模仿气象员进行天气预报,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恰当描述综合现象的能力。待学生描述之后再播放录像,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分析进行自我评价。)
提问:我们将一周的天气情况做这样的整理有什么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 讲述:同学们说的对.整理前一段时间的天气资料,既帮助我们记录、分析本阶段的天气情况,又可以根据这些资料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帮助人们总结天气变化的规律.所以,整理天气资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三)自由活动: 谈话:根据我们对天气的研究,我们能不能象科学家那样预测天气呢?(学生回答)要预测天气情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把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同一时期的天气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才能作出初步的猜测。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同学们就先来预测一下:下一周的天气情况会是怎样的?我校要在11月份举行冬季越野赛,希望同学们能预测出11月份的天气情况,通知学校做好准备。
学生预测,教师让学生自主发言,尽量不否定学生的预测。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测,充分发挥学生的推理想象能力。) 活动评价,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评价主题:
1、认为哪个小组的整理资料的方法合理?为什么?
2、你对自己的表现最满意吗?不满意的有那些方面?
3、这节课你有哪些发现? 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 (四)拓展活动:
讲述:今天,我们只是将一周的天气情况做了一个统计。实际上同学们已经坚持观察记录了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希望同学们继续坚持,同时每个周或每个月做一次表格形式的统计,相信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教学反思:
20 空气在哪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体会探究空气无处不在的乐趣,并意识到科学探究的无限魅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并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设计,能正确地操作,能根据事实进行分析、推导、探索、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科学知识:通过寻找空气,并利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粉笔、砖块、风车、试剂瓶、塑料瓶、塑料袋、脸盆、气球、水等。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猜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我们大家离不了。 2、配乐朗诵。(录音):"如果没有你,风车怎能轻盈地转动,如果没有你,皮球怎能高高地弹起??"让学生猜猜诗中的你是谁?
3、讨论:虽然到处都有你,却为何找不到你的足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随机揭示课题:看不见的空气)
4、谈话:虽然到处都有空气,可我们却看不到它。要想认识空气,首先要做什么事?(寻找空气)
二、 学习新课:
1、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