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引言
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是美国信贷危机的导火索,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偿付机制出现问题而引发的流动性紧缩。在该次危急中,处于房地产金融核心环节的次级贷款发放机构、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商业银行也未能幸免于难,时至今日,以花旗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为首的商业银行国有化表明了美国信贷系统的脆弱性,主要原因是资产支持证券(ABS)的偿付机制出现问题而引发的商业银行危机。金融危机追根溯源是因为资产证券化的结构性融资,传统的金融危机都是在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基础下,各种原因引发的流动性危机,而尚未结束的次贷危机是以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创造机制为基础,利率上升引起的流动性紧缩危机。
在美国次债市场发展迅速的时候,次级贷款被特殊目的机构开发出低风险MBS,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融资,形成了第一批债券;高风险MBS由投资银行进行风险收益的分类,在资本市场发行并获得发行收入。次级贷款发放机构以该次所得资金为基础再发放次级贷款,后者再被开发生MBS在资本市场发行,形成了第二批债券。循环不断,资产证券化创造出大量的债权,这就是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派生原理。而在传统的银行派生存款机制中,银行以发放的贷款形成存款,循环不断,创造出大量的流动性。本文将从多方面比较新兴的资产证券化流动性创造机制和传统的存款派生机制。同时在传统的存款派生机制基础下,银行的风险已经被充分认识并制定了较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和监管机制,但在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创造机制下,风险管理机制和监管机制还基本处于空白,也正是因为风险管理缺失和监管无力造成风险积累并爆发形成次贷危机。资产证券化的诸多优点已被充分探究,但资产证券化缺点却少有提及,本文也将对资产证券化理论上的缺点和现实中的漏洞进行研究。
第2章资产证券化及次贷危机
2.1资产证券化
2.1.1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资产证券化(assetseeuritization)是结构性融资的典型方式,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1977年被美国投资银行家莱维斯S 瑞尼尔(LewisS Ranier)首次命名1,从此以后“资产证券化”这个用语就得到推广并广泛使用。对于资l协T.KendallandMichaelJ.Fishman:APrimerOnSeeuritization,theMITPress,Cambridge,Massachuscttts,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创造机制及风险管理(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