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干部不怕吃亏,严格按照党的宗旨去处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最后干部不仅不吃亏,不仅物质上富,而且还能享受到一般群众享受不到的幸福,而且精神上富。史来贺把群众带富了,把**建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同时,党和国家也给予了他很高荣誉。他是第三、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是连续四届的全国劳动模范,曾任中共**地委书记、中共**县委副书记。逝世前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还先后十六次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多次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共中央组织部把他的名字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列在一起,誉为解放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其他干部虽没有得到这么高这么多荣誉,但也都受到村民的普遍尊敬和拥戴。当干部,物质上富起来也许并不难,难的是象史来贺那样得到那么高的荣誉,象**的干部那样受到村民的尊敬,精神上也富起来。精神上富,才是更高的富,才是永远享受不完的富。
现在中央提出又好又快发展,把好放在了快前面,我认为这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才是照辩证法办事。“好”与“快”的辩证关系是,“好”字当前,“快”也就在其中。“好”是本,“快”是末,先本后末,才是照辩证法办事。那么,到底什么是好发展呢?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等,都是好发展,前面我说的连续发展也是好发展。但是,好发展还有另一个含议,也许是更深层次的含议,即群众先富,干部后富是好发展。我认为,这样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这样的发展,表面上看起来很慢,其实是最快的发展。因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干部先富起来的发展,历史已经反复证明,最后只能是天下大乱。谁富裕谁光荣,谁受穷谁无能;今天你称王,明天我又打倒你称霸,人类社会这样发展几千年了,也没有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因此我们说,它是一条非常慢的路。史来贺坚持走群众先富,干部后富的道路,坚持走发展集体经济的共同富裕的道路,用不到5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几千年人们无法实现的目标,所以我们说,史来贺走的路才是快路。
按照党的宗旨处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要求干部必须积极参加劳动。怎么才能使干部不脱离群众?使干部不致于成为凌架于群众的治上者?这是毛泽东晚年日夜思虑的问题。毛泽东给出的办法之一是干部必须参加劳动。对劳动抱什么态度,这是共产党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一个根本分界线。忘记了劳动,就容易忘记过去;忘记了劳动,就容易忘记人民群众。50多年来,史来贺始终与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搞农业,他与群众一起平地改土,起早贪黑,心往一处想,汗往一处流。建新村,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同群众一样参加劳动,累倒在工地上。办企业,他与技术人员一道进行市场调查,搞试验,攻难关,为企业发展呕心沥血。筑黄河堤,他带领民工吃住在工地,一干就是三个月,回来瘦了10斤肉。他还曾带头跳进刺骨的冰水中。**每个干部都有两个本,一个是出勤本,和群众一样,参加集体分配。另一个是为人民服务本,记录着全村放假时他们开会、加夜班等情况,不算出勤,算尽义务,不参加分配。
按照党的宗旨处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要求干部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史来贺始终把为群众服务作为最大乐趣。冬天,他提前派人把煤拉来,分到各家各户;春节,他及早备好肉、油、面、菜和糕点送到群众手中。全村人,谁有病了,他去看望;谁家有了事,都找他商量。每到年三十晚上,他都带领干部到饲养室替饲养员喂牲口,让饲养员回家过团圆年。史来贺说:“群众的事没小事。要时时处处想着群众,工作上细心再细心,把群众的事办实办好。”一个人的本事有大小,但有了这种境界,怪没有本事的人,也能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学习心得读史来贺事迹有感(11)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