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发展工业。这是**经济再上新台阶的又一关键一步。**的标志性工业是建华星制药厂。1986年,**的经济不断壮大,先后建起了机械厂、化工厂等十几个企业,但年总产值始终在1500万元左右徘徊,人均分配也停留在1500元。下一步该怎么走?史来贺决定向资本密集型企业发展,建华星制药厂。药厂的建成使**经济很快再次上了一个新台阶:1988年,集体经济收入即达到2700万元,比1986年多了1200万元。**人说,看着建成的华星制药厂,觉得以前的发展都成了小打小闹。
对**50年的发展变化以及这三步的辩证关系,史来贺是这样总结的。他说:“五十年代是低产变高产,改变了穷面貌;六十年代高产再高产,粮棉双丰收、双贡献;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给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工业发展了,以工促农,以工建农,为建设现代化农业提供了资金,又为**农业、工业注入了发展后劲。”农业——多种经营——工业,就是**发展经济的三步曲。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性发展过程,前一步为后一步打基础,为后一步积累资金和技术,积累人才和人心,后一步又反过来促进前一步的提高。这样连续发展,循环往复,不断升高,就是事物的辩证发展路线。
史来贺的总结好像是四步,其实,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发展都是围绕农业,都属于农业的范畴,只是高低之别罢了。从长的过程说,连续性发展体现在农业——多种经营——工业这个过程上,如果我们再对农业、多种经营、工业分别作进一步分析的话,它们也都有一个连续性的发展过程。**先搞平整土地,在此基础上又打井配套,实行科学种田,这是照连续性发展规律发展农业,叫由低级到高级。推广棉花种植新技术,他们先在试验田里搞实验,搞不准的事情,有争议的事情,就先试。密植、配药、整枝都是干部们先在试验田里作出路子,然后再组织社员具体学习,再到大田里工作。这叫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也是连续性发展。再难的事情,只要照连续性发展规律去做,就没有做不来的事情。
发展农业要遵循连续性发展规律,发展多种经营和工业也要遵循连续性发展规律。比如说发展畜牧业,当时史来贺带着人用90块钱买回了3头小奶牛。牛一牵回来,大伙儿看了直摇头。史来贺却说:“有苗不愁长,咱们走着瞧吧!”他们充分利用黄河滩丰富的饲草资源,自繁自养,逐步扩大,三年后,这三头小牛变成了一群牛。不久,**建成了拥有200多头奶牛,骡马成群,年收入20多万元的畜牧场。畜牧业的发展,给**积累了办工业所需的资金,奠定了**经济第二次飞跃的基础。再比如说发展工业,他们先搞劳动密集型企业,再搞资金密集型企业,就是由低级到高级。再具体点说,无论是建机械厂,还是建造纸厂,史来贺他们都是因陋就简起步,从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滚动发展。就连1985年建华星制药厂,他们仍是沿袭过去的老传统,一期工程几百万元投资,村里自筹,从厂房、设备、工艺设计,全部是自己动手。史来贺说:“发展经济,得从实际出发,一步步扎扎实实地发展。我村的企业就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滚动发展起来的。相反,如果你脑子发热,一哄而起上项目,铺摊子,东挪西借塌窟窿,图了一时痛快,受了上级表扬,到头来还是一事无成。”
对比**的做法,一些地方发展工业只所以失败,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照连续性发展规律办事。即发展工业以前没有把工作重点先放在农业和多种经营上,没有把农业和多种经营干足干够。这直接导致两个不可克服的困难:一是办企业没有资金;二是老百姓没钱消费。发展农业和多种经营是办好工业的基础,基础打好了,既有了办工业的资金,老百姓手里又有钱消费了,这样工业才容易发展起来。农业和多种经营还没有干好,还没有干足干够,就把工作重点放在办工业上,而且办工业总是贪大求洋,从连续性发展规律看,这是上世纪90年代大办乡镇工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学习心得读史来贺事迹有感(6)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