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把握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史来贺和**给我们的启示是:1、动乱建不成社会主义。“文革”时,**不仅没有乱,而且生产发展,社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为**后来大发展争取了时间。“六四”事件时,大学生来**想寻求史来贺的支持,史来贺批评了他们。关健时刻,史来贺又一次站对了立场。我认为,史来贺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源于他的这样一个认识:动乱是建不成社会主义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搞动乱,都不支持动乱。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动乱是建不成新农村的。许多村的反面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史来贺说:“经济、物质搞不上去,人民群众得不到实惠,得不到利益,你咋能体现社会主义、党的领导好呢?社会主义老是穷,就站不住脚,就没有人跟你走。”不管社会上刮什么风,行什么潮,史来贺始终有一个主心骨,就是不利于发展生产的事不干。这是**始终能做到理论联系本村实际的一个重要原因。3、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真社会主义。史来贺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让广大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些人对**选择的路产生质疑,但史来贺和**始终不为所动。他们认为,只有发展集体经济,才能避免两级分化,只有避免两极分化,社会才会和谐,社会和谐。才是社会主义。史来贺说,他今天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自顾自己发家致富,却已忘记自己是个共产党员的党员干部。他认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把为民造福作为自己最大乐趣,否则,光顾自己发家致富,还算什么共产党员。
三是淡薄名利,无私奉献。这一点最难做到,这是理论难以联系实际,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难以统一起来的又一个重要原因。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人人都知道,上面安排的事符合不符合下面的实际,下面的人最清楚。明知道不符合自己实际还要干,明知道干了一定失败还要干,主要原因就是考虑群众利益考虑得少,考虑自己的名利考虑得多。不干怕挨批评,怕影响升迁,怕得不到奖励和表彰。史来贺所以能始终坚持从**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熟悉他的人都说,这是因为老史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嘛!小社并大社时史来贺能实事求是地并,“文革”时他能始终不放松抓生产,“大包干”时他又能从**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全在于他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即为了群众利益,不怕牺牲个人利益。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深奥,只要能做到淡薄名利,心系群众,无私奉献,就能做到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用什么样的理论指导实际就看是什么样的实际,是什么样的实际,就选择什么样的理论,这就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叫实事求是。史来贺说,他读马列的书体会最深的就是这一点,在实践中运用最多的也是这一点。又说,毛主席讲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江总书记强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对马列主义精髓的继承和发展,都是要叫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死搬硬套。
史来贺还形象地把来自上边的精神同自己的实际结合比做“接口”。他说:“要把一个村子的工作扎实搞好,既要吃透上边的精神,又要吃透下面的情况。把党的方针政策与实际结合好,特别注意要在‘接口’上下功夫。”又说:“事业的成败,就看你在‘接口’上的功夫硬不硬,精不精。”史来贺在“接口”上的硬功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办事有主见,敢决断,不轻信,不盲从,一切从**的实际出发。
有时来自上边的精神与实际会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为减少损失,史来贺的做法是先搞试验应付上边,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利益。“大跃进”时,“浮夸风”盛行,公社开会布置并派人坐镇指挥各村放小麦高产“卫星”,要求深翻土地,挖地三尺,每亩上粪100车、下种300斤、亩产小麦15万斤。当时工作组就住在**天天催办。没办法,史来贺只同意搞3亩地进行试验,大田仍按原种植办法种植。结果,大田小麦夺得了丰收,而试验田里的麦苗长得像马鬃一样稠,每亩收成仅260斤,还没有打够种子。由于**坚持只种3亩,既没有完全得罪上边,又没有给群众造成大的损失。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学习心得读史来贺事迹有感(9)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