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研究(4)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二、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共性因素与方法
(一)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内部控制考虑的共性因素
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不是全面控制,应选择一些主要方面实施重点控制,并随企业集团整体战略目标和环境的变化而调整控制内容,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同类型与不同管理风格的企业集团,其财务内部控制内容与重点也可能有所不同,但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共性因素。
1.控制模式
建立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模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内部纵向各层次之间的财务关系得到妥善处理,协调纵向各层次的财务行为,明确各财务层级的财务权限、责任和利益,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分配集团的财务控制权限,其中又以分配母子公司之间的财务权利为主要内容。按财务控制权限集中程度的不同,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分为“集权型”、“分权型”、“混合型”三种模式。各种模式都各有其弊端,混合模式最佳。
2.公司治理结构控制
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和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是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其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由于子公司是完全独立的法人,母子公司之间不存在行政上的依附关系,而仅仅是所有者与经营者、投资者与受资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与控制必须依照公司法进行,通过公司治理结构行使股权或者契约来进行控制(如在股东大会行使表决权、控制董事会、派高级管理人员等)。
3.资本控制
企业集团可看作以资本为纽带的一组契约关系的总和,资本关系则为这一组契约关系的中心内容,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监控是靠资本控制来实现。《公司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出资者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权利。”资本控制的直接目标是界定母子公司资、权、利,形成集团决策机制;资本结构控制的直接目标是优化整个集团的资本配置;资本关系(委托代理关系)控制的直接目标是约束公司经营管理者,减少代理费用。
4.制度控制
按《公司法》和《企业财务通则》的要求,集团公司制定基本制度,子公司依此制订实施细则,并报上级备案和审批。制度控制包括财务制度和内部会计制度。
5.控制方法
要保证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转,必须严格执行财务内部控制方法。常用的财务内部控制方法有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程序控制法、全面预算控制、文件记录控制 、实物保护控制、风险评估控制、职工素质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其中全面预算控制是重中之中。
6.资金控制
资金被喻为企业的血液,它的起点与终点都是以现金的形式出现。因此,资金管理是财务控制的重要内容。实行统一的资金管理可使企业集团内部的金融活动更加方便快捷,降低了交易成本;盘活资金存量,减少整个集团的银行账户,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母公司能整体把握资金的投向,操控资金的运作过程和效果。同时,实行统一的资金管理强化了对全资、控股子公司资金的监督和控制,有利于企业集团顺利实现其整体的战略目标。
7.财务人员控制
在一个公司内部,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而经常产生有损所有者利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而董事会和监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控,往往是事后行为。因此,监控的力度和效果是有限的。而财务总监制度可以解决经理人员“内部人控制问题”并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控。子公司财务总监由集团公司委派并对集团公司负责。财务总监代表股东的权益,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但财务总监同时又是公司日常财务管理的负责人,平时要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协助总经理工作。这样,财务总监代表股东打破了经理人员的权力的过度集中,能在日常工作中监控财务活动的全过程。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财经金融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研究(4)在线全文阅读。
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研究(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