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降,品种退化;株数过少还导致遗传平衡的改变,发生基因漂移现象;近交导致后代纯合,不利的隐形性状得以表现,导致品种退化。
5、不良的自然条件和不合理的农业措施:在此条件下,经济性状不能充分表现,不能合理选择。
如大白菜连续多年进行小株采种 温室黄瓜连续多年露地采种
6、用感病株、发育不良株或后期果实留种
在采种过程中,应找出品种发生劣变的具体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品种发生混杂退化,确保种子质量。
第二节、防止品种劣变的关键措施—隔离 一、隔离方式
1、机械隔离(器械隔离):在植株开花期采用局部套袋、扎花、网罩、网室等措施进行隔离。
适用范围:原种、自交不亲和系、瓜类杂交种
套袋:套整个花序,羊皮纸袋、纱袋,有韧性、防雨淋 扎花:瓜单花,小塑料夹、细铁丝、纸帽 网纱:防昆虫进入
机械隔离能防止昆虫进入,必须人工授粉,网室内可利用昆虫授粉。 避免人为串花。
2、花期隔离:采用分期播种、分期定植、春化、光照等处理,使不同品种的开花期前后错开,以避免自然杂交。 3、空间隔离(距离隔离):不需隔离设备,不需调整花期,只需将易杂交的品种、变种、亚种相互隔离开适当的距离即可。 适用范围:大量生产用种
二、隔离距离
隔离距离的远近依蔬菜种类、种子级别等不同而不同,影响隔离距离的因素如下: 1、种子级别,原种隔离远,生产用种隔离近。 2、有无屏障,有则近,没有则远。
3、传粉昆虫种类和数量,蜜蜂飞行距离远,粉蝶飞行距离近。 4、授粉方式,自花则近,异花则远。
5、作物之间亲缘关系,种内需隔离,种间不需隔离 6、采种田面积,面积大可缩短距离 7、地势的影响
根据杂交后果及异交程度,隔离距离大体分为四类:
1、异花授粉蔬菜不同亚种、变种间极易杂交,杂交后代丧失经济价值,隔离2000米,有田
间屏障时隔1000米。
如甘蓝、白菜、芥菜、甜瓜
2、异花授粉蔬菜不同品种间极易杂交,后代未完全丧失经济价值,但丧失了品种的典型性和一致性,隔离1000米,有田间屏障时隔离500米。
3、常异花授粉蔬菜不同品种间异交率较低,隔离50~100米。 4、自花授粉蔬菜不同品种间隔离20~30米。
三、隔离时注意问题
1、留种蔬菜之间的关系;
白菜:大白菜亚种、小白菜亚种(普通小白菜变种,苔菜变种、菜苔变种)、芜菁亚种
甘蓝:结球甘蓝、菜花、青菜花、抱子甘蓝、羽衣甘蓝、芥蓝 芥菜:根芥菜、散叶芥菜、包心芥菜、榨菜、芥子菜
油料作物:油菜
观赏植物:羽衣甘蓝
白菜与芥菜
甜瓜:厚皮亚种、薄皮亚种(越瓜变种、梢瓜变种、香瓜变种、观赏甜瓜变种)
2、留种单位之间的关系;
3、大田留种与宅旁庭院的关系; 4、花期已过,发现混杂;
5、不易杂交蔬菜相邻种植,面积大的对面积小的有微小影响。
四、缩小隔离距离采取的措施 1、加大采种田面积;
2、果菜类采种田周围设保护行,采收商品果; 3、以高架菜做屏障把自花授粉蔬菜品种隔开; 4、利用山区、果园间隙采种; 5、不同种蔬菜搭配。
1、品种劣变的原因有那几个方面? 2、隔离距离分哪几类?举例说明。 3、什么是机械隔离?其适用范围? 4、品种劣变的表现有哪几方面? 5、品种劣变、生物学混杂、机械混杂
第四章、蔬菜种子基地建设与种子分级繁殖
第一节、种子基地建设
一、基地建设的意义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的最基本的、有生命力的生产资料,其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性,与一定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因此把种子生产安排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条件下,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就能确保种子产量和质量。其意义在于: 1、能够较快地满足菜农对良种数量的需求; 种子产量有保障
2、充分利用自然、技术及经济条件; 最适宜条件,可降低种子成本
3、保证种子质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推广新技术,避免混杂
二、种子基地的建立以建设 1、建立原则
(1)基地面积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按市场需求来规划,以销定产量,以产量定面积。 各种蔬菜、各种品种
(2)基地地点选择:选择自然条件适宜、交通方便地区。 气候、土质、地势 甘蓝北繁 (3)加强领导和技术力量。 (4)群众收益可以提高。
2、基地规划布局
(1)布局要有应变的站略思想 基地分一、二、三线
一个品种同时安排在几个地方 (2)布局要区域化
安排在最适宜的地区 打破行政界线,甚至国界 (3)基地面积及设备
根据销量确定面积
合理安排晒场、仓库、加工设备等 (4)地段的确定及运输路线的规划 同品种最好连片种植
三、种子基地的生产组织
“领导、技术人员、生产者”三结合
基地建设的三个层次: 1、原种场、良种场:骨干力量
设备好,技术性强,繁殖新品种、原种、杂交种亲本 2、各级种子公司的特约繁种基地:中坚力量 杂交种的繁殖,主要种类蔬菜种子的繁殖 3、乡村种子场和种子专业户
四、种子基地的管理
1、数量管理:生产中有时安排面积足,但种子量不足,或种子超量积压。原因: (1)基地安排存在侥幸心理。
干旱地区,安排地势低的地块,多雨年份则减产,甚至绝产; 山区,干旱年份欠收。 (2)合同订购,流于形式。
用种单位与多个公司签订多个重复合同 (3)统一收种
丰收—超交,欠收—隐瞒 (4)稳定收入
2、质量管理 (1)统分结合 (2)独立检验 (3)技术素质 (4)标签标牌法
五、建立基地注意问题 1、关于基地调整的问题
初期多选几个点,1~2年后全面衡量 2、技术力量的培训
3、对制种基地设施加以扶持 4、安排商品菜的出路 5、基地外留种田的安排
粮棉油产区,安排粗放菜留种 果园空隙地,
宅旁庭院,丝瓜、扁豆
第二节、种子的分级繁殖与原种的生产 一、种子的分级繁殖
蔬菜种子最简单的生产方式,就是菜农根据需要,每一年从生产田内选取一部分植株作为种株进行采种,以供下一季播种用。不注意隔离,选择有差,种性难以保证,又无原种更新,因而,产量低,品质差。 此方式在我国已实行上千年。
而种子实行分级繁殖,并按各级种子的要求条件繁殖,防止了品种的混杂退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国外对种子的分级较早,各国对不同级别种子的称呼不同,不过,从整个繁种程序上来说,大体上是相同的。如:
美国:育种者种子、基础种、登记种、检验种。 意大利:基础种、检验种、商品种。
法国:原始材料、原种、基础种、合格种子。
我国蔬菜种子生产程序按四级繁殖:原原种、原种、良种、生产种。
原原种:又称超级原种、育种者种子,它是品种刚刚育成或最初引进时获得的,遗传性状已经稳定和一致的种子,以及用这种种子在一定世代内繁殖产生的,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状和产量水平的少量种子。
典型性最强,纯度最高,增产效果最好,一般只有育种者控制。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由指定的授权单位生产。
原种:由原原种繁殖的种子,与原原种的亲缘关系最近,一般只能由原种场进行生产。 良种:由原种繁殖的、用来繁殖生产种的种子。
生产种:又称生产用种。由良种繁殖出来,直接作为采用栽培的种子。 在繁种过程中,应根据以上四个级别的种子种子要求,制定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遵照实施。
种子实行分级繁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它既能保持种子的典型性和高纯度,又能降低繁种成本。
如大葱、耐寒黄瓜的繁殖
二、原种的生产
品种更换:用新品种代替老品种;
品种更新:用新提纯的种性好的种子代替同一品种已混杂退化的种子。 1、原种的意义和标准
原种是繁殖种子的基础材料,是提高种子纯度的基础,因此,繁殖好原种,用原种生产的良种定期更新生产上利用的普通种子,是保证品种纯度和种性的一项治本措施,必须重视原种生产。
2、原种生产程序和方法 原种质量高,又是种子增殖的基础,其生产过程必须按一定程序进行,不能简化从事。 常用方法:株系选优提纯法,即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
(1)选择优良单株:在选择圃进行 A、选择目标:典型性、丰产性 主要性状严、次要性状宽 综合性状
B、来源:原种田或符合要求的地块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良种繁育(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