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浆料质量检测方法: ⑴ 物理鉴别法 ⑵ 化学分析法 ⑶ 仪器分析法
第二节 浆液调制
一、浆液配方设计
浆液配方的设计也就是正确选择浆浆料组分,合理确定配方比例。 l、 浆料组分的选择:
浆料组分的选择包括粘着剂和助剂的选择,选择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⑴ 根据纱线的纤维材料选择浆料。
⑵ 根据纱线的纱密度、品质选择浆料细
特纱具有表面光洁。强力偏低的特点,上浆的重点是浸透增强并兼顾被覆。
⑶ 根据织物组织、用途、加工条件选择
浆料制织高密织物的经纱,由于单位长度上受到的机械作用次数多,因此经纱上浆率要高一些,耐磨性、抗屈性要好一些。
2、 浆料配比的确定(图4-7) 3、 浆液配方实例
⑴ 纯棉、涤棉纱的浆液配方实例(表 4
-12)(表4-13)
纯棉纱一般采用淀粉上浆,成本低,效果好,对环境污染小。
⑵ 长丝的浆液配方实例(表4-14) ⑶ 麻和绢的浆液配方实例(表4-15) ⑷ 毛纱的浆液配方实例(表4-16)(表
4-17)
二、浆液调制
l、 浆液调制一般有定浓法和定积法两种: 定浓法一般用于淀粉浆的调制,它通过调
整淀粉浆液浓度来控制浆液中无水淀粉的含量。
定税法常用于合成黏着剂和变性黏着剂的调浆工作,它以一定体积的水中投入规定质量的浆料来控制浆料含量。
2、 在调制浆液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⑴ 应使用检验合格的浆料 ⑵ 做好煮浆前的预处理 ⑶ 对混合浆实行一步法调浆 ⑷ 调浆必须做到“六定”,定投料重量;
定调浆体积(或浓度);定温度、定粘度;定PH值;定时间
三、浆液的质量及其检测 1、 浆液总固体率(含固率)
浆液质量检验中,一般以总固体率来衡量各种粘着剂和助剂的干燥重量相对浆液重量的百分比。
C?BA?100 A—浆液中各种黏着剂和助剂的干燥重量; B—浆液的质量。
淀粉的生浆浓度用波美密度计测定,单位:o
Be
它间接的反映了无水淀粉和溶剂水的质量
比。当浆液的波美浓度为α0
Be时,对应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为
ρ=145/(145-α) 3、浆液黏度的测定:
浆液黏度有绝对黏度和相对黏度之分。
测定绝对黏度常用仪器是旋转黏度计。测定相对粘度常用恩格拉黏度计。(图4-8) 生产中常用的是漏斗式黏度计(图4-9) 4、浆液酸碱度:
纺织村科的酸碱性不同,对浆科的要求也不同。毛纱适用微酸性或中碱性浆液人造丝适用中性浆液,合成纤维不应使用碱性较强的浆液。
5、 浆液温度
浆液的温度是纤维上浆应该控制的重要参数。上浆温度影响
纤维的吸浆性能和对浆液的亲和力。
21
6、 淀粉浆的分解度
淀粉浆在经助剂分解后,其分解程度可以由分解度来衡量。
分解度决定了淀粉浆的流动性能,从而影响浆液对经纱的被覆和
浸透程度。分解度的定义式为: 分解度=(A/B)X100%
A与B的数值测量为以下两个步骤:
⑴ 将20±0.1ml的熟浆逐步稀释到
1000ml,然后取100ml测定其烘干后的质量B。
⑵ 让稀释后的浆液在500ml量筒内静置
24h,再于量筒的2/3高度处吸取100ml溶液,测定其烘干后的质量A。
7、 浆液黏着力
它综合反映了浆膜本身强力和对纱线的黏附能力。
第三节 浆纱机械
一、浆纱机械概述
l、 热风式浆纱机(图4-10) 2、 烘筒式浆纱机(图4-11)
3、 热风烘筒联合式浆纱机(图4-12) 二、经轴架
经轴架简称轴架,用来放置整经轴。经纱由轴架引出并合成片纱,得到织物总经根数的纱线,为上浆、烘燥和卷轴作好准备。 1、 轴架种类与引纱方式
图4-13
⑴ 轴架种类 1) 按经轴的排列形式分类可分为一列式,山形式和双层式
2) 按经轴回转动力来源分类可分为消极式和积极式两种
⑵ 引纱方式
1) 波浪式也称互退绕式 2) 下行式又称下退绕式 3) 上行式又称上退绕式
2、 均匀退绕张力的措施:
⑴ 为了片纱张力的均匀,采用下行式或
上行式要比波浪式好,因为下行式或上行式的每个经轴经纱只承担本身经轴的牵引负荷。如果各轴的制动作用一致,片纱张力是基本均匀的。
⑵ 以各轴卷纱长度相等(即整经测长准
确)为前提,用定码长加小纸条方法标出各轴在引纱中的张力差异,可调节制动力大小来缩小各轴的张力差异。但若各轴卷纱长度不相等,用定码长加小纸条方法来调节,就会出现“生拉硬牵”现象。 ⑶ 少加或不加制动力,用轴承处加油的
方法来调节轴与轴间的差异,可减少和防止经纱的强拉伸长。采用波浪式引纱时,在最后两只经轴加装简易式张力补偿装置。(图4-14)
⑷ 采用机械式或液压式张力自动控制装
置,使经纱张力波动在一定范围。现代新型浆纱机装有此类装置,但机构较复杂。
三、上浆装置 l、 上浆装置:
上浆装置主要包括:引纱辊、浆槽、浸没辊、上浆辊和压浆辊等。 2、 上浆机理: 1)浸浆与压浆:(图4-17, 图4-18)
22
纱线在浆槽中经受反复的浸浆和压浆作用,浸压的次数随纤维和后加工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
2)覆盖系数:(图4-19)(图4-20)
浆槽中纱线的排列密集程度以覆盖系数来衡量。
K?dM0B?100% K—覆盖系数(%) d0一纱线计算直径(mm) M一总经根数 B—浆槽中排纱宽度 3、 湿分绞:(影片)
经纱出浆槽后被湿分绞捧分层,然后进入烘房。为防止黏连,进入烘房前最好不要经过罗拉。
四、烘燥装置
l、 浆纱烘燥的任务和要求:
浆纱烘燥的基本任务是蒸发湿浆纱中的多余水分,达到工艺要求的浆纱回潮率。
良好的烘燥工艺应确保形成完好的浆膜,使毛羽帖伏。尽可能的减少纱线在烘燥时的伸长,并保持原有伸长率。减少耗能,节约成本。 2、 浆纱烘燥的方法:
通常浆纱的烘燥方法有:接触烘燥法,对流烘燥法,辐射烘燥法和高频电流烘燥法。 3、 烘燥原理:
4、 烘燥方法对烘燥速度及能量消耗的影响: ⑴ 对流烘燥法(图4-22)
热风式烘燥装置主要采用对流烘燥法,这种烘燥方式,载热载湿合二为一。
⑵ 热传导烘燥(图4-23)
烘筒式烘燥装置主要采用热传导烘燥法。 特点:
① 载热体和载湿体分离。 ② 导热系数高。
③ 湿度梯度和温度梯度方向一致。 5、 烘燥方法对浆纱质量的影响:
⑴ 对流烘燥法对流烘燥法的烘燥速度较
低,因此烘燥装置(烘房)中绕纱长度大,用以增加纱线的烘燥时间。
⑵ 热传导烘燥法热传导烘燥法中,纱
线紧贴主动回转的烘筒前进,使纱线受到良好的握持控制,并且纱线行进中排列整齐有序。
6、 几种常用的烘燥装置:
⑴ 烘筒式烘燥装置(图4-24)(图4-25) ⑵ 热风烘筒联合式烘燥装置:
(图4-26)(图4-28)
五、车头部分
浆纱机车头主要包含引导部分和织轴卷绕部分
车头引导部分
织轴卷绕部分
23
浆纱机的织轴卷绕,在传动性能方面有其特殊性,它应满足以下要求: ⑴ 保持恒定的卷绕张力,恒定的线速度,
即具有恒功率卷绕的特性。
⑵ 织轴卷绕对拖引辊传动具有同步特
性。要求卷绕机构对拖引速度有良好的跟踪性。
⑶ 织轴卷绕机构能适应织轴小直径与大
直径的比例在1:5以上,以便向织轴大卷装方向发展。
⑷ 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和维修。 ⑸ 机械效率高。 l、 织轴卷绕机构:
图4-31
2、 浆轴恒张力卷绕:
实现恒张力卷绕的方法有:
⑴ 重锤式无级变速器(图4-32) ⑵ 张力反馈调速P型链式无级变速器
(图4-33)
3、 压纱辊的浆轴加压(图4-34)(图4-35) 4、 液压上落轴装置
六、浆纱机传动及控制系统 l、 浆纱机的传动:
浆纱机传动系统主要有主传动和卷绕传动两个部分;其中主传动为恒转矩传动,卷绕传动为恒功率传动。 2、 浆纱自动控制:
浆纱自动控制的项目有:经纱张力、液面高度、浆槽浆液温度、压浆辊压力、烘房温度和烘筒温度、浆纱回潮率等。 ⑴ 浆液液面高度的自动控制
⑵ 浆液温度自动控制(图4-37) ⑶ 压浆辊压力自动控制(图4-38) ⑷ 烘筒及热风温度自动控制 ⑸ 浆纱回潮率自动控制 ⑹)浆纱上浆率的自动控制
⑺ 微机控制及其它新技术在浆纱机的应
用。
第四节 浆纱综合讨论
一、高压上浆
l、 高压上浆基本概念:
高压上浆就是在浆纱烘干之前,用高压力的压浆辊压去多余的浆料和水分,以节约能源和浆料,提高浆纱机效率,改善质量。 2、 高压上浆的工艺指标:
高压上浆的目的,一方面是使浆糟压出的纱线具有较低的湿加重率,降低烘燥能耗和提供高速运转的条件;另一方面是加强浆液的浸透和粘附力,并使被覆完整,纱线结构紧密,毛羽贴伏,以提高浆纱的可织性。
其主要的工艺指标为: ① 浆液含固率(D),即浆液的浓度。 ② 压出加重率(Sa),是指经过浆液浸渍,压浆辊挤压后从浆槽出来的纱线上所吸附的浆液重量占原纱干重的百分比。
S??Vm?VnV?100% n其中,Sa 为压出加重率(%);
Vm 为从浆槽出来浆纱重量(g); Vn 为未浆经纱的干重(g)。
24
③ 压出回潮率(W),是指经纱经过浆液浸渍,压浆辊挤压后,从浆槽出来未进烘房时的回潮率。
W?Vm?WnW100% n其中,Vm为浆纱从浆槽出来时的湿重(g); Wn从浆槽出来的浆纱的干重(g)。
④压浆力(F)。 ⑤粘度(η)。
以高压上浆为特征的浆纱工艺可以概括为:
①高浓度、低粘度;
②先轻压、后重压、高压力、增浸透; ③湿分绞、分层烘、保浆膜、减毛羽; ④低回潮、匀速度;
⑤分段控、调张力、小伸长、紧卷绕。 二、上浆的质量指标与其检验
上浆的质量分为浆纱质量和织轴卷绕质量两部分。浆纱质量指标有上浆率、伸长率、回潮率、增强率和减伸率、浆纱耐磨次数、浆纱毛羽指数和毛羽降低率。织轴卷绕质量指标有墨印长度、卷绕密度和好轴率。这些指标中部分为常规检验指标,如上浆率、伸长率、回潮率等。生产中应根据纤维品种、纱线质量、后加工要求等,合理选择部分指标,对上浆质量进行检验。
l、 纱质量指标及其检验:
⑴ 上浆率:
上浆率是反映经纱上浆量的指标,它的定义公式为: S?(G?G0)G?100% 0 式中:S—经纱上浆率; G—浆纱干重; Go—原纱干重。
生产中,经纱上浆率的测定方法有计算法和退浆法。 a计算法。
浆纱干重和原纱干重分别为
G?G11?W jG?(N?Lm?Ls?Lj)?Tt?m1000?1000?(1?W g)?(1?C)式中G—浆纱干重,kg;Go一原纱干重,kg; G1-浆纱重量,kg;Wj-浆纱回湖率,(%); Wg-纱线公定回潮率:n-每轴匹数; Lm—浆纱墨印长度,m; Ls 、L1-织轴上、了机纱长度,m ; Tt 一纱线特效, (tex);m一总经根数; C-浆纱伸长率,(%). b退浆法。
退浆率为: W0?Wt Jt?1?BW?100% t1?B式中:B?Wa?WzW?100% aB—毛羽损失率。(%)
Wa—了机时取原纱式样煮洗前干重,g Wz—了机时取原纱式样煮洗后干重,g
⑵ 伸长率:
浆纱伸长率反映了浆纱过程中纱线的拉伸情况 E?(L?L0)L?100% 0式中 E一浆纱伸长率;’ L一浆纱长度; LO一原纱长度。 测定方法: a计算法。
计算法根据整经轴纱数长度、织轴纱线长度、回丝长度以及织轴数等,按照定义公式计算浆纱伸长率。 E?M(nLm?LS?L1)?Lj?(L?Lb)(L?L100% b)?式中 M一每缸浆轴数; 2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织造学(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